携你戏红尘?
三百年前,一个人深情地望着,躺在自己身边的女人,说着:相信我,有一天一定会携你戏红尘。
三百年后,重回细看,才知道这一句承诺不过一场空梦,他,注定,孤独,做不了一个好情郎。
他,是仓央嘉措,西藏的六世达赖活佛。他的一生,或许处于至高的位置,受万人的朝拜,却不过是一个政权争夺的牺牲品,是桑结嘉措的一个棋子,空有虚名。只是当他15岁被接进布达拉宫时,他甚至带着兴奋,带着期待,或许当时那个天真的孩子会以为,待他坐上佛床,就可以拥有天下,可以爱自己所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他就是这样想着,只是他不曾预料到他走入的不过是一个无法逃离的囚室。
仓央嘉措出生在一个安静和谐的小地方-山南错那门隅。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有七日同生、黄柱照耀的异象,只是当时他的父母只当这是福兆,不曾多想。直到桑结嘉措派人告知,仓央嘉措其实就是五世活佛的转世灵童,那时的仓央嘉措还不满周岁。随后的15年,这个秘密一直被保守,仓央嘉措亦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游玩于田野山间,于自己相爱的女孩依依不舍。不同的是,仓央嘉措很小的时候,就被定期安置在一个叫巴桑寺的地方学经。
巴桑寺,处山南错那,属门巴族聚居地,盛崇红教,尊重爱情。在这里,僧人可以和世俗女子通婚,所以寺院外面经常回荡一些缠绵的情歌。在这样的地方学经,拿着佛书,听着一首首蚕眠的情歌。我想,这样的成长环境也注定了仓央嘉措日后不会安然静守佛灯,他会选择轰轰烈烈爱一场。
一般来说,转世灵童被确定之后,很小的时候就会进行佛教训练,被接入布达拉宫。只是,仓央嘉措15岁的时候才被接入,他的身份才被公告于世。之前的15年,他在自己的家乡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一切的不同,源于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活佛去世之后,桑结嘉措隐瞒了死讯,自己掌握大权,直至15年后被康熙皇帝从一个俘虏那得知真相。当时康熙皇帝对桑结嘉措匿而不报的做法甚为愤怒,欲发兵征伐问罪。迫于压力,桑结嘉措将仓央嘉措接回,将其身份公布于世。不过,仓央嘉措不过是一个棋子,不过是桑结嘉措对康熙皇帝的一个交代。
理应,18岁的仓央嘉措可以亲政,只是过了五年,桑结嘉措依旧没有放权,仓央嘉措不过一个傀儡。是他忘记了吗?不,桑结嘉措不曾想过将权利交出。或许很多人都会责备桑结嘉措,只是会觉得,仓央嘉措应当感谢桑结嘉措。如果不是桑结嘉措的的隐瞒,仓央嘉措哪有那天真快乐的15年,或许在出生不久就该面对青灯古殿,佛法无边,视万物皆空。倘若之后没有桑结嘉措掌管西藏政权,又怎会有与达瓦卓玛的一次爱恋?虽然注定无果,但曾经拥有过是不是也会觉得美好。或许,桑结嘉措这么多年以来没有给仓央嘉措应有的权利,却给了他坚实的避风港。
被接入布达拉宫的五年里,仓央嘉措如被囚禁的鸟儿,住着金丝笼。他经历着失恋的痛苦,经历了傀儡生活。其实被接进布达拉宫之前,仓央嘉措就爱着一个门巴族女孩,爱得炽热。只是离别前都不能告别,或许仓央嘉措不曾想过那一别就不再见。仓央嘉措一直想着那个门巴族女孩会一直等他的,所以当他得知女孩的喜讯之后,心灰意冷,他写下来一首诗:
热恋着的情人,被别人娶去做妻子,相思折磨着我,已经身瘦肉。
野马跑到山上,可用绳索提住,情人一旦变心,神力也难拉回。
看着这样的句子,其实是为那位门巴族女孩不平的。那身居高位、俯看世事的仓央嘉措,何曾知道,那位门巴族女孩一直在等着他回来。只是,她的痴情,换来的只是众人异样的目光,是家人残忍的指责。你给不了女孩生活,又怎能残忍地要求她为你画上一生时间等待,等待一场不可能,等待一场空梦。
五年了,失去了爱情,得不到权力,天天坐在活佛高位上,受着万人朝拜,夜里一个人睡在空旷没有人气的床榻上,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蠢蠢欲动,至少仓央嘉措是的。一次偶然,他发现了布达拉宫的一个小小侧门,无人看守,五人通行。我想,那时的仓央嘉措应当是兴奋的,五年来心如死灰的生活。
这一次。仓央嘉措不再懦弱,他为自己披上华丽的服装,套上美丽的假发,为自己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宕亲汪波,做了八廓街的小酒店里的一个浪子,喝酒,唱歌,谈情。在这里,他遇见了美丽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每天,当布达拉宫沉睡后,仓央嘉措从小侧门离开,与八廓街的小酒店与达娃卓玛一夜缠绵,天亮返回。那每天短短的相聚,仓央嘉措是不是嫌时光太匆匆,是不是每次离开充满着恋恋不舍。
仓央嘉措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有腮胡的老黄狗,比世人都伶俐,不要告诉别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诉人我破晓回来。这就是仓央嘉措的一天,白天坐在那高高的活佛高位,讲经,受万人朝拜,夜幕降临,做着一个浪子与自己所爱之人缠绵。是的,的确那只忠诚的老黄狗不曾告诉别人,只是那洁白的大雪泄露了他的多情。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如往日的一夜缠绵之后,仓央嘉措匆匆赶回布达拉宫。只是,只是仓央嘉措忽略了,雪地上留下的两行深深的脚印,那么清晰。脚印的一头,是庄重、万物皆空的佛殿,另一头是纷扰的世俗。这是罪证,无可辩驳的罪证,证实着拉萨街头的浪子就是万人瞩目的活佛。那场洁白的大雪,出卖了他,断送了仓央嘉措的爱情。我想,就算没有那场大雪,仓央嘉措亦给不了达娃卓玛一份安稳的幸福。
直到事情败露,仓央嘉措都不曾告诉过达娃卓玛自己真实的身份。在想,仓央嘉措是不是也在害怕,害怕身份暴露那份幸福的失去,身处高位的他依旧无奈,依旧不能保全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爱人。其实,达娃卓玛早早就知道了,她知道,只是她不说,她想着,爱得了一日是一日。或许这就是爱吧。
仓央嘉措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活佛,是要救济世人的活佛,他有着天大的责任。他的爱情,终不会被接受。他在五世班禅面前深深地叩头,坚定地说着:“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有愧。弟子深知世相皆空,但弟子已经回不了头了。恭请上师收回从前所授的沙弥戒,让弟子还俗。”或许想都不用想,这不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理由,让仓央嘉措曾经的坚定开始黯淡,他又一次回到了布达拉宫,静卧。
只是,他亦没有放下。他请求桑结嘉措,为了见达娃卓玛最后一面。这一次,他依旧穿上华服,戴上假发,带着期待,来到那个熟悉的小酒店,只是达娃卓玛已经不在了。他不曾知道,是桑结嘉措,是他早早命令达娃卓玛的父亲将其带回嫁人,以整个家族的命运来威胁。仓央嘉措再一次绝望,写下: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有多心酸与无奈,才写下这样的文字,让人心痛。
一直以来,拉藏汉等蒙古部落首领就不承认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这一次丑事的败露,给了拉藏汉很大的把柄。拉藏汉想康熙皇帝上书,列举仓央嘉措的种种“罪行”,要求废除。康熙答应了,下旨将其“执献京师”,即将仓央嘉措押解入京。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康熙对仓央嘉措的严惩,却不知这是康熙对其的保护。因为康熙知道,如果仓央嘉措留在西藏,受万民拥戴的他定不被拉藏汉所容忍,会成为阶下囚。
我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会对这样一位“大逆不道”的活佛仁慈,是被仓央嘉措的情诗所感动,抑或是因着一份同病相怜?或许吧,同样是坐在万民无法企及的高位,康熙被江山所缚,从不敢有任何叛逆,为万民而早失去了自己。当他看到同处高位的仓央嘉措,敢于将自己放逐凡世,游荡于世间,热烈地爱,真实地做着自己。对这样的仓央嘉措仁慈,是不是也是对自己慈悲。
只是,康熙皇帝还来不及见上仓央嘉措一面,仓央嘉措就神秘地消失了。清史上记载,青海湖就是仓央嘉措的埋骨之地,在途中你刚刚,年仅25岁的仓央嘉措病逝于青海湖。只是,又有多少人相信,自己拥戴的活佛就这样离开了呢,有人说仓央嘉措没有死,有人说是拉藏汉杀死了仓央嘉措,有人说···众说纷纭,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一个人叫阿旺伦珠达吉,他写了一本书,叫《六世达赖仓央吉错秘传》。他自称是仓央嘉措的弟子,说着仓央嘉措后来在阿拉善这个地方落脚,讲道,行着种种神迹,64岁在阿拉善骑承寺坐化。我不知道这本密传是否为真,只是宁愿他就如清史记载的那样死在青海湖,年仅25岁。秘传里,仓央嘉措那剩下的39年,显得那么多余。
希望,仓央嘉措,就是单纯的一位为情而生的活佛。《秘传》所后述的39年,仓央嘉措心系众生,讲佛,行神迹,这样充满着神通和法力的仓央嘉措是我不愿看到的。怎么可能呢,仓央嘉措这样一位情僧,拿什么做到再也不纠缠曾经的情爱,那曾经的承诺,那曾经的爱恋,仓央嘉措又怎会那么轻易忘记?如果真的额可以那么轻易忘记,就不是仓央嘉措了吧,至少不是我心中的仓央嘉措,那个令我感动的只想做一个简单情郎的仓央嘉措。
在往京途中,仓央嘉措写了一首诗:
白羽的仙鹤,你的双翅借给我
我不飞往远处,只到理塘就要折回的
这样的一首诗,后人将其视为仓央嘉措对于自己的转世灵童的暗示。后来的格桑嘉措,就出生在理塘。我不知道,作为仓央嘉措的今生,格桑嘉措是否会想起曾经,就算只是隐隐约约,只是模模糊糊。
我不曾知道历代达赖活佛的转世灵童是怎么确定的,很神秘,说不清楚,是天注定的吗?被选择的仓央嘉措,我不知道,如果可以选择,他是否愿意再做一生的活佛,抑或是世间最平凡的情郎,完成那“携你戏红尘”的承诺?我想,是后者吧。
佛教,相信三世轮回,相信有前世、今生、来世。只是那一个“携你戏红尘”的承诺,是否也能三世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