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城
人人心有一座城,各中缘由,或扩张侵略,或被倾覆占领。
一条傻鱼
一条固执的鱼,有个怪癖,喜爱在夜里奔赴远方,它要去跳龙门哩!
它说:“黑夜,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每每唤醒了蛰伏于深处的欲望。”一如鲨鱼们闻血的猖狂亢奋呐,这条鱼对黑夜有近乎本能的追求。
天穹已是微点烟熏妆,鱼儿便已按耐不住,摇摆着身躯,拍打着水面,不一会,便成了断断续续的一首曲子,欢快的响起着。未久,只瞧见,一优美的曲线大大的划过水面,不,是落到地面!天哪,在黑夜中,傻呼呼的跳出了水面。哦,亲爱的,那可不是龙门。
慌张之中,那鱼儿不住翻腾,竟是跌进靠近河边仅两三米的一小水洼里,水甚是甘甜,让鱼儿忘记了初衷,忘记了龙门,像围城一般,困住了它的心,乐不思蜀。
倒是心所系之,情不由衷,甘心“饮鸩止渴”,就这样罢,不再有趋之若鹜的赴龙门之苦,停下脚步,驻足看看沿路的风景。
兵荒马乱
我们的社会,所生活的这座城,总是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却也如此的——简单。是的,没有听错,是简单——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聪明的人已伪装好自己在追求的路上奋斗,左右逢源,世故圆滑当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戏;愚笨的人却大张旗鼓的今朝买酒今朝醉,或是干脆掩耳盗铃,浸浴物质之海,沉沦,放逐思想于蛮荒之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举着中国那些先贤之言的旗帜,于是利己逐利罔顾道义,烂大街。尽管古人已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面对人类的欲望,这填不满的黑洞,追名逐利、纸醉金迷、如蚊嗜血、如蝇逐臭.......
殃及池鱼
而有意思的是,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追名逐利的路上,我们还显得太年轻,太沉不住气,总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也许是因为一路上诱惑太多,我们的目标并没有那么明确,所以我们的心城危如累卵,岌岌可危。诚然,今天所做的一切——考证、奖项、学位等皆不过是谋一片更好的天地,赤裸点说,就是利己,而要欲拒还迎,含羞遮面则谓之责任,先修其身,方可治国、平天下。
可是,年轻的我们,切莫急功近利到错伤他人。这一路上还有多少志同道合的良友?还有多少通晓心意的知己?切莫迷失自己
一方天地
也许石大图书馆是石大人的骄傲,是脸面;是学霸们的供给站,是养分;是学渣们的后花园,是安逸......于我,不过是心之所系处,愿意将苦郁清愁,欢畅痴傻尽付其中,宁静以致远,博学以笃志。
莫言曾说:“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也许书籍本身,便是时刻点醒我们的利器,不致于毁人毁己,不可挽回。
战后恢复
一方天地为景,宁静为乐,一本有些过气的书,不,单几页纸或是几张图就好,便是戴望舒萦绕心头的那一彳亍于江南雨巷的婉约多情女子,张学良身畔那朵相守一生,荣辱与共的解语花——赵四小姐,这书香满径,宁静悠扬,一寸心,一寸光阴,尽付柔情,心,就此沦陷。
悠悠岁月,总是匆匆,无声地逼迫着人们碌碌而为。韶华诚然蹉跎易逝,回忆的风吹过,每每摇曳一地的无措,惶恐,飘落的是流年的颓靡,亦或是未来的希翼?岁月诚然可怕,可只要从他手里抢来个名堂,堂堂正正的,便不算辜负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了罢。别去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走好当下每一步,时不时领略沿途的各种地域风情,生活亦是妙趣与眼光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