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来了,夏天就来了。徐州方向的风也爱来逛逛了。她的朋友雨也下起来啦。
那年六月后,我来到了这城市。这城市位于鲁东南部,地近黄海,却不临着那海。却有一条沂河穿其而过而得名临沂。有河水流淌过的地方永远有着迷人眼的历史,写书法的、兵法的、算数的……还有那可爱的老区人民。
我的学校在这城里,而我思想开花的肥土就在这学校里。这学校美的地方倒不是古木参天,也不是蜿蜒曲径,而是精致的格局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她所有的美妙的建筑都在围绕在一片好似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绿地上。和周围的建设一比使得她如落入凡尘的仙鹤。外面的游人来了连呼吸都清爽了,又不敢大口呼气,生怕一口浊气污了这美丽的地方。
小时候我学习画画,画过连老师都赞叹的小画,现在想起画里的世界好像这城里学校。如今在这校里学习设计也几年了。
从我住的地方到上课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也就十几分钟的脚程。刚来时,没有自行车,便和室友一起走着去课室。后来我发现这几年日日经过的这条路是可以细细体味的。一条柏油路围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画了个圈,两边有花池,花池里种着一些刺柏、冬青还有隔几米一颗的樱树。花池外侧有人行道,人行道外侧栽着一些悬铃木。只要春来了,这路便开始热闹起来了。先是一些地上的小花,再是樱花,后来那树也不甘寂寞了,要把春抹绿。樱花开时,大家只知那武大,其实这也不差啊。红的、白的相间花开满这路,纯洁、高尚也似乎开在这路上。
以前,路西未开发时还有农作物,路东也未建好,也有一些不知名草啊,花啊,树啊杂生其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后来,修了几条小径,弄了几条座椅,移了几棵大树,比原来更具人情味了。
这路我已走了许多次,不知今后还能再走几次呢?
踏星伴月的回到住地已是九点多了。我喜欢拿一张煎饼,这煎饼一定要手摊的,厚薄均匀,像折纸一样把它叠卷起来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细细品味那小麦的精华。它能使我想到种麦的人,“龙口夺食”的割麦人,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想到那条河,想到那长城,想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未来。如果这煎饼里抹上一些老干妈,那更甚好呀。如果没有老干妈,有一根大葱也是不错的。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同样这般简单。
简单的日子也会溜走,不能成为永恒。五月的风来了,也会走的。明天也会成昨天。就像我来了也要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片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