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斑驳的蜡笔画中寻找童真的答案。童年的手迹告诉我:青春是蓝天下上下沉浮的风筝,红色的双翼在风中轻灵的摆动,身后彩带飘飘。 少年的时候,我在泛黄的日记里寻找青春的记忆,淡黑的字迹悄然浮跃纸上,幻化成希冀的懵懂。青春,有如窗台边的那一点绿意,历经阳光雨水终得茁壮成长;青春,又如那初生的骄阳,富有活力。
现在,童年的风筝已被收起,合上少年的日记本,淡去了辗转的灯影和轻微的思念。我年轻的肩膀上却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竞然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应运而生,我们作为其中一届的大学生生也明白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才有了我们就读本科层次学习的机会,也知道要十分努力才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我们的青春,我更明白,唯有国家富足强大起来,民族团结一致,才能让人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所以,我愿意用我的青春点缀祖国。
祖国大地上的明珠,有着泰山史诗般的雄浑气魄,傲视东方;有着桂林山水的清秀俊美,山涧响水的明澈玎琮;有着龙脊梯田的妖娆广阔。苏州园林那“小桥流水人家”的一抹幽情,虎丘塔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样的忧郁。神州大地上山川雄奇,文采飘扬,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当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践踏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时候,当人们还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而愤怒的时候,那些有良心的有觉悟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八十年前的“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以“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口号,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最后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在此运动中,广大青年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民族大义下和国家的命运奋力抗争,历史的洪流下是我们青年的爱国之魂,是我们的不屈之魂。少以聪慧闻名的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捐躯付国难,视死突如归”;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我们当代青年更应用青春奉献于国家,点缀我们的祖国。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我们青年一代的意义通过这简单的一句却明确的被展显了出来,作为时代的连接点,我们为国家的发展及未来将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是预科和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自己能否散发多少光热的准则点,是自己能为祖国的建设发挥多少作用的基础。在著名学者的那本《少年中国说》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亦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楚而待也。”所以,作为祖国现在也是将来的顶梁柱的我们要像冰山上的雪莲具有一样不畏寒风和冰雪的意志,在穹顶下展翅翱翔的雄心,在黄河边那恶劣的环境下开的红艳艳的山丹丹的坚韧不拔。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家国天下”早以在心中深种,逐渐生根发芽。任时间流逝,永不改变的是我们热爱祖国的铮铮决心。我们不服输,我们不放弃,我们要为祖国增光添彩,这是我们每个青年,每个大学生永不改变的承偌。
青春是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段时期,或许它的到来更早,或许更晚。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独特的意义,并在人生中占据一定的意味。正值青春的的我们正应该无悔于青春这个代名词。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也是我们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靠老一辈的付出,还需要我们正值青年一代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我们现在还年轻,那么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还不去努力拼搏,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心中都同样有个梦,愿报效国家,不悔青春的理想。东方生起的骄阳,我相信,那里必有我们的一份光,一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