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与青春不止遇见
作者:肖雅俐   学校:湖南女子学院   阅读量:626
排行:1020   票数:1

若要找青春的代言词,正值青春的我们会想到那些呢?

我问了身边的人,有人说奋斗、梦想,有人说爱情、初恋、暗恋、友情、敏感,有人说疯狂、张扬,有人说想到了《匆匆那年》,有人说想到了《全城高考》,有人说想到了那本《谁的青春不迷茫》……

是啊,属于青春的代言词太多了。

有人说,青春就是让你张扬的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有人说,长大了的我们就会懂得羞耻继而变得胆小,年纪增长首先消失的是勇气。而青春的我们,也许不懂事,也因为经验不,所以不懂得害怕,有时连自己身边人事都看不到,被不爱和空虚所纠缠的时候,珍惜的时光一分一秒的过去,因为过于焦虑,有些人甚至迷失了现在的自己。

所以,在我们这个年纪自己所想的放手去做,等到察觉到错误再重新来过也不会有事,也用不着因为不成熟就轻视现在的自己,用不着害怕会丢脸,因为我们能够承受这些柔软,因为我们还很年轻,我们也应该去爱这些不成熟,并把这些当作自己最大的武器。

处于这个阶段的我,我想说说这些年我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

青春的记忆难忘的应该就是高中和大学了吧,而高中时最难忘的也当属于高考的那个夏天,而我与那个夏天重合了两次。第一次高考的失利让我选择了复读,大概是因为复读,现在一说到高考想到的竟全是复读的那段时光,与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一样,觉得每天去食堂排队吃饭都是满满的负罪感,明明每天睡不饱还死撑着中午不睡晚上开着夜班,当然,那年,同学的陪伴、老师的鼓励、亲人的支持都成了自己慌乱时的镇定剂。那年,所有的艰苦奋战到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充实。现在的我对还在奋战中考的妹妹说了句“对努力的孩子是不需要说加油的。”

高考过后的我说到,“到现在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当初哪来的勇气去选择复读,第一次做出这么意外的决定,也正因为这一个意外,让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意外发生”为什么会选择复读呢?现在的我也许知道答案,因为这就是青春。这个时候的我们想让自己去闯,看看自己究竟能闯成什么样子,即使有时是错的,被撞得头破血流,但那又怎样?现在的我还知道,在经济学中这叫“试错”在试错过程中如果失败就再选择另一个解法继续尝试下去,总会找到最有机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正值青春的我们是有资本去“挥霍”。

进大学之前幻想着自己会遇到怎样的室友,幻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想上什么课就去上什么课,每天可以骑着自行车进出学校,抱着几本书走在校园的林荫道,感受着校园的气息……但有时又觉得去大学本就在我计划之中,况且我的大学还晚来了一年,又有什么可激动的。大概青春的每个我们都会这么矛盾。

到了开学那天,还是带着憧憬和小小的激动来到我迟来的大学,嗯,校园环境还不错;走进寝室,嗯,有点小,不过还可以;接着,陆陆续续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室友们,嗯,都挺文静的。那时的自己还在想以后自己可要变文静点,不然不合群怎么办。可后来证明我的担心还真是多余的,我周围的人只有更疯狂没有最疯狂。忽然就想到了一句很好玩俗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几个来自不同地区性的我们住到了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四年的陪伴,也注定了以后的友谊。我们总有着奇怪但想想又很有道理的想法,几个女孩会在一起说着友谊,会讨论着娱乐八卦,也会一起回忆曾经的时光,想家的时候又一起说着小时候的趣事……

看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说90后的大学生更崇尚自由,他们也并非大众想象中的“剁手吃土”,大多数都是理性消费,“名牌”对我们的吸引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大多数的我们属于比较冷静理性的储蓄型实用型的消费者,最重视的问题是收入差距与食品安全。

那我现在来说说在我身边的这群90后的大学生。

校园生活总是美好的,更何况是大学的校园生活

从进大学的时候,我的大学就注定离不开你们,寝室里六个人,都有着处于青春的我们该有的朝气,顽强,我们又好像有好几个自己,第一个自己闹起来像“疯丫头”,第二个自己感慨时候又成了“诗人”,第三个自己认真起来就像一台“永动机”有着用不完的能量,第四五个自己也许会待在寝室看着思密达国的电视综艺,刷着微博,聊天。第六七个自己也许会去图书馆,做着文艺的小青年,捧着仓央嘉措的诗集,感受着他的至情至性,借来一两本专业书回来作为参考资料,当然,也有可能在某个没课的空档听着音乐沐浴着阳光看着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有时候的自己也会气馁,努力了很久又感到很累想要放弃,但在放弃的那一刻又充满着不甘,继而带着这份不服输的气势继续做下去,回过头来看其实也没多大困难,反倒酣畅淋漓。

在寝室,金句也是频频冒出,对于爱情也有了另一番的看法,会说着“爱情就像剪刀石头布,不要失去游戏的乐趣,也不要在意游戏的输赢。”对于亲人也多了一份责任,会说“我以后赚了钱趁我爷爷还走得动首先要带我爷爷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我觉得就现在的我来说,家只有一个,爸妈的家和以后结婚的家不可兼得,我会选择有爸妈的家。”、“如果我在毕业后没几年就结婚我会觉得对不起爸妈觉得自己是白眼狼。”在青春里几年的沉淀,也会说出“你要知道的是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人家的态度。”,“自己能做的不要麻烦别人,人家也有人家的安排。”,“不要一听到反对的声音马上就大脑发热,下意识的去与之对抗,这样愿意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少,更不要厌烦那个经常数落你的人,他应该是那个最希望你进步的人。而且当你下意识去反驳时,听到者下次肯定不会再说你缺点,你也永远是现在这个你了。”对于自己的以后道路也慢慢地清晰会说“我要考研,这样会有更好的出路,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好的机遇才不会错过。”、“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不了安迪也要努力变成关关”。

处于大学的我们似乎成长的很快,会考虑更多的事,矛盾着的我们既知道现在的我们应该离开爸妈自己闯荡但又想着爸妈年纪很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多陪陪爸妈,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的追悔,不同于以前不想长大的自己,现在总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又乞求着时光在父母那里停止,每一次的回家比以前更黏爸妈,感觉自己在爸妈身边从小孩变成了叛逆的“问题少年”再到了如今的小小孩;对于出身农村的我们,矛盾的地想着大学的我们是应该外出兼职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是遵照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后有更好的出路,但又每次伸手向父母拿钱时的无力。也矛盾着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纠结着是否考研。当然,在正处于青春的我们,也不乏有一部分人自己赚钱养梦,有是说啊,不是打着梦想的旗号的东西就是伟大的,就算梦想无价,但如果你的梦想只能建立在亲人们的付出与痛苦之上,那他还真的是一文不值。用自己的双手托举的梦,才值得被真心的祝福和歌颂。嗯,赚钱养梦,梦才不死。

莽撞是青春的印记,有时带着些口不择言,偶尔发生口角,说完可能就后悔了,但又因为自己骄傲不肯低头,但几分钟后马上又开始玩笑着,嬉闹着;有时分享着自己的小秘密;一边挽着一边说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偶尔互损但又相互鼓励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现在回想着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发现,原来,那时以为不大容易记得的事情可以转眼变成擦不掉的回忆。

都说,你想要的未来会告诉你青春该怎么过。青春是任性的,带着点倔强,带着点张狂,带着小强的精神,带着不撞南墙心不死的精神探索着追求着我们想到达的高度,也许以后回忆起来自己最勇敢的时候也是现在的自己,而我也希望我和青春不止只是遇见,希望着自己能始终带着这份勇气朝气热情和微笑走过我的这些年,以后回忆起来,在夕阳下,带着浅浅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