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着踏青的心情拉上小伙伴和南荻一行人经过3小时的车程到达了远到几乎出了南京,坐落在一个偏远山村里的“嘤栖书院”,当我踏入这片宁静安谧清新美丽的村落时,顿时觉得身上的疲惫全然褪去,灵魂仿佛在匆忙的世间慢了下来,开始了解风向和太阳,与季节携手而行,观望经过的万物。
吾心安处即吾乡。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走在碎石铺成的小道上,听着微风送来远方的鸟鸣溪水流动的声音,在宽阔的草地上看三五成群的人们谈笑风生,突然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突然想到普鲁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结尾处写到的一段话:“一小时不单只是一小时,它是满载荟萃、声律、期待和心境的花瓶。我们所谓的真实,是刹那间同时萦绕在你我感受和记忆间的某种和谐。”抛却心中的杂念,停下,入定,安静,思考,而后顿悟,寻找的是心灵的栖居。
在这样静谧的山野间行走,透过薄雾眺望远处的山峰,让人不禁思忖这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千百年来的历史。这里的山山水水千年万世地守候着这里的人们,一样的秋冬春夏,一样的风景,层层叠叠,似曾相识,看得人心神恍惚。像是突然发现这世界还有一处所在,可以让灵魂沉静安放,任他山高水长旅途孤绝,仍一往无前。想必几个世纪之前,梭罗也是这样寻到了一篇静谧之地,守护着内心的宁静,在瓦尔登湖畔垂钓着漫天的星辰。
书院的建筑复古中带着小清新,满满的书香气息和周围栽种的各种颜色的小花交相辉映,真是个让人的心灵得到栖息与沉淀的好地方,也就不难知道书院为何取名为“嘤栖”了。嘤其鸣也,求其友声。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带着轻盈的灵魂看过一行行的文字,择其有用之物,弃其浮华之风,想必心中的感悟也不同于喧哗浮躁的城市中读过的万卷书。
中午坐在书院里听着已经大四的赵健学长和前来交流的行知小学的老师们讲述自己是怎样不经意地误入了这个美丽的村庄、怎样与村民沟通了解这里的历史渊源、怎样把书院建设起来的以及毕业后长留于此的未来规划让我感触颇多。我们的人生总会有无数次的出发和抵达,其实,无论是近在咫尺的近,还是远在天涯的远,吸引和鼓舞我们去追寻的,从来都是爱与信念的力量。而我们的身体最终抵达的那一方天地,其实是冥冥中寻觅已久的心灵的归宿。
一草一木,一箪一食,一衣一履,一窗一几,生命长存与这些平淡之物。一呼一吸,一爱一恨。行在路上,阳光灿烂,树影斑驳,大地有无限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只有心中怀有一段春意,自然处处是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