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你,有没有过
作者:王一诺   学校:山东农业大学   阅读量:537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你,有没有过

    曾经有那么一瞬间,莫名的冲动让自己想放下一切,走向外面的世界。不管天高地厚,前路漫漫,只想探索未知的前方。反正是最好的时光,反正有最好的我们。你,有没有过?

    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每向前一步,收获颇丰。年少懵懂的步伐,勇敢,莽撞,且坚定。外面的世界,虽无奈,也精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进,去旅行。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辆单车亦或一张车票,一个相机,即刻出发,无牵无挂。

    旅行的意义从来就不是目的地,享受沿途美好的风景,已足够。

喜欢八月长安的一句话,“青春就是这样,好像好的怎样度过都会被浪费。那么,不如浪费在你身上。”

    既然有喜欢的地方,就去欣赏吧。

    既然有喜欢的人,就去爱吧。

    既然有喜欢的事,就去追求吧。

    既然年轻,就不要辜负韶华。

    很久很久没有去远方旅行,几乎淡忘了旅行的感觉。上次远行还是四年前,中考之后的暑假,和母亲去了苏杭。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苏州和杭州这类南方城市正合我意。

    阳光明媚,空气微湿,尤其是那蔚蓝的天空塑造了与北方截然不同的画风。

自然,平淡,建筑多以平房为主,简单质朴,独具一格。在这里,“小桥流水人家”不再只是马致远元曲《天净沙·秋思》里梦幻般的句子,而是如诗如画真真切切的事实。驾一只小船,游于西湖之上,思绪也化作和煦的微风,优哉游哉。

    夜晚的宋城,是让我最心动的。那些美好到让人颤抖的画面。

整个宋城都被灯光笼罩,光线虽是暗淡的昏黄色,却给人说不出的温暖之感。随处可见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夜色下更显朦胧。红色为主的灯笼是宋城最普遍的装饰,当暮色降临,万家灯火之景,难免使人心生波澜。“江南水乡”也并非浪得虚名,实物与倒影交相辉映,加之光线的完美融合,无一不体现着静谧与安详,思绪和灵魂不自主地想在此栖息。

苏杭,是我难忘的经历,也是个难得的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

记忆中的另一次远行,更为久远了,是在十年前的暑假,一家人,在北京。

九岁的小女孩并不懂旅行各种高深的意义,只要眼前的一切充满新奇,便是晴天。即便如此,当踏上首都的土地时,自然还是心潮澎湃的。

作为中国赫赫有名万众瞩目的城市,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我们仨,来到这座辉煌的城市,在这里自由行走,虽渺小,却也有心满意足的快乐。

攀过蜿蜒的长城,看过华美的故宫,走过神圣的天坛,游过热闹的王府井,或许对于常住于此的当地人来说,这些再平凡不过了。但对于我,那个九岁的小女孩来说,这是一笔财富。

原来,世界不仅是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世界很大,大到我难以想象,美好到难以置信。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进,去阅读。

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益处,先人用毕生经验,总结了数不胜数。然而,这些益处只有在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身上才会适用。

当真正沉迷于某本书时,思想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文字才是灵魂的向导。翻开书,你便是世界的主宰。这一刻,仿佛一切都正在流逝,只有文字和精神永存。

学会阅读,便学会了挣脱束缚。思想的束缚远比肉体的束缚更恐怖,更具摧毁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是亘古不变的醒世恒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一种哲学,它是静止的,却拥有变幻万千的魔力。能醍醐灌顶地去拯救,也能折磨人到体无完肤;会让人痴笑痛哭似癫狂,也会让人平静沉默如无风的湖面。

路遥《平凡的世界》是我的人生之书。初一那年,父亲把他年轻时这部钟爱的书推荐给了我。那三本早已泛黄,其间还有些错别字的文物般的书,已被我翻了不下二十遍。

以孙少平为代表的那一群少年,那个可爱的村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影响了我这么多年。田晓霞对孙少平评价的那一句“对苦难有一种崇高感”,至今都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份用生命撑起的尊严和坚毅,本该熠熠生辉。

世界,本就如此平凡。

人生,本就如此平凡。

但是,怎能甘于平凡。

步入大学前,就对图书馆憧憬万分。现在,我还是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的标杆。图书馆是个囊括各个领域,各个国家,各级人群智慧结晶的宝库,一个丰富宏伟的图书馆,足以让我对这所学校倾心。

踏入图书馆的门槛,即刻可感受到严肃紧张的气息。平和,从容,专注,不自觉地会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不管你在读什么,不管你爱不爱阅读,只要进入这个地方,只要翻开你中意的书,这一刻,你定会受益。

天气晴朗的午后,阴雨连绵的清晨,都是阅读的好时机。一个人坐在安静的角落,只与书相伴,即使不去图书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欢愉轻松时,去阅读吧,书是催化剂,持续快乐,受益匪浅。

当伤感烦躁时,去阅读吧,书是镇静剂,抚慰伤口,治愈顽疾。

是时候,放下手机,网络,在文字中找回最本真的自我。它已经在灵魂深处沉寂了很久,压抑了很久。是时候,让它重见天日。

开卷有益。读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全身心投入。进入书中世界的我们,收获的尽是满满的智慧。书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那些未知,那些神秘,似乎不再遥远,似乎近在眼前。

阅读,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独处的过程。远离所有喧嚣与黑暗,只在书中解放天性,倒也快哉。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进,去实践。

我们已不再是嗷嗷待哺的羔羊,不再是那个幼稚无知,事事都要依靠别人的孩童。

经历过成人礼的我们,面临着新的人生。儿时脱口而出的梦想,不再只是简单的童言无忌,而是到了该为之倾注心血的时候。

小时候的梦想,不切实际,各种各样。作家,环保旅行家,作曲家……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直到步入高一,学习更加系统和复杂。面对各种学科,一个朦胧的目标渐渐清晰。

自幼我便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天赋和领悟力。我爱每一种语言,我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一名翻译,编辑,教师……只要与语言相关,都是我爱的职业。

我心目中神圣而美好的殿堂,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所学校对我的意义是无可比拟的。高一班主任让在桌子上贴上目标大学,同桌当时很贴心的为我写上了北大清华。我只是笑笑,淡定地划掉,写上了那七个字,仿佛我已属于它。

从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它在我心中的位置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它不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但对我来说是最最完美的不二选择。

高中三年,这种信念给了我强大的力量。只是想想那七个字,或是抬头看看贴在墙上的大学标签,整个人像被点燃了一般,热火朝天地投入战斗。即使,最终意料之中的,并没有实现。

那时候是很狂妄的,很盲目的,我承认。

那以后谁敢保证不会实现呢?谁能为以后的事情做百分之百的承诺呢?

也许是种执念吧,那时认准了的,再也不会放手。

也正是为了这种执念,我必须要投入实践,落实行动。

要对语言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也必须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然而,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语言分听、说、读、写,尤其要学会应用。毕竟,语言就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在探索这些的同时,难免会枯燥,会疲倦,但总有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造就一种良性循环。

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蠢材,只是投入行动的力度有别罢了。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以俞敏洪为原型塑造的人物成东青,初进校园也是再平凡不过的小喽啰。但他坚信后天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字典,上市几本我背几本。”这种精神谁有?即使有,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坚持,真正落实?

也许每天再多完成那么一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可以是成东青。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梦想,会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

这种幸福,是建立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越艰苦,越幸福。

实践出真知。梦想是蓝图,描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是奋斗的源泉和基石。行动,才是撑起宏伟蓝图的重要部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年轻的心,总憧憬着远方。远方的路,要自己开拓。

因为年轻,所以不怕失败;

因为年轻,所以充满热血;

因为年轻,所以敢于探索;

因为年轻,所以,放手去做。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既然身处最好的时光,就要做最好的我们。

路就在脚下,未来就在眼前。

心中,莫名地开始激荡,百感交集,热血沸腾。

你,有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