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学会改变,发现自我
作者:郭琴琴   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   阅读量:2010
排行:287   票数:188

学会改变,发现自我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追求,我们都会踏着前人的步伐,经历初中三年的辛苦奋斗,高中三年的浴血比拼,与数以万计考生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同伴,在经历与高考厮杀之后坚持下来,一起走出战场。之后随着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理想的大学,我想这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的放松与六月前的搏命相差甚远,不少大学生都无法为适应这两种极端,我也是这样,面对这两种极端,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我们又将是何去何从呢?

每年九月都会有一大批芊芊学子经过高考的角逐后,跨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他们不止承载着父母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和嘱托,还满怀着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理想,就这样开始了大学期间的全新生活。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条件,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然而,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让人担忧不已。1999年10月,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上公布的一项对114万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7%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问题。另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已占休学、退学的总人数的50%左右。大学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变的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初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许多新的变化、压力和挑战,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

我发现大学新生的不良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在如今的社会中能乐观合群的与人相处,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新生大多是第一次远离家人住校,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性情脾气和兴趣爱好都不相同的陌生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一期间他们有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愿望,但是彼此陌生,根本不了解,在一个宿舍的有时也往往因为睡觉吃饭等一些小事而闹矛盾起冲突,无法调解。我发现这些新生自我保护意识强,他们常常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时常感到孤单寂寞,陌生的人群环境加上他们特有的闭锁心理,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无法向别人敞开心扉。他们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拓展新的人际关系,以至于无法交到新朋友。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渴望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经验不足或缺少交往技巧也很难交上新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我想如何拓展新的人际关系将是他们面对的一大挑战                            

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生活与初中高中时期的生活大不相同,不适应也是常有的事。中学时期家都离学校比较近,大多不住宿,自己根本不需要操心学习以外的事情,高中时期的我们更是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父母也是要求奋力备战高考就好,其他的琐事无需操心。但是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的帮助,打扫卫生、饮食起居,经济开销、花钱购物一系列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初中高中从未住过集体宿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拥有相对独立的小天地和学习空间,进入大学后要过集体生活住吵闹的集体宿舍,他们会感到不习惯,心烦意乱,不能静心去学习。还有一些新生,在初中高中时生活在比较偏远落后的农村,他们家境贫寒,经济条件相比较差,他们初次进入大城市读书,总时害怕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和消费购物等方面被人笑话,感到拘谨自卑,因此做事情放不开手脚,以至于在新环境中,因为各方面的压力而心理负担沉重,静不下心来学习。在我看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是他们进入大学要面临的第二挑战。

三、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明显不同于中学高中时的学习,进入大学后,老师课堂授课时间少,授课量大,往往一节课讲几十页或讲完一章。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去图书馆查资料,在电脑参与主题辩论发言。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安排性,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许多大学新生也仍旧是初中高中时期的旧学习方法,对付大学的学习,老师讲到哪听到哪,讲多少听多少,学习上很被动。有一些自觉性自控能力差的新生在面对没有人督促的大量课余时间,平时只会睡懒觉,闲聊天,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而虚度光阴,等到考试时又临时抱佛脚,紧张焦虑。如何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改变学习方法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有一个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时,早上吃早餐竟然连鸡蛋都不会剥,穿衣服叠被子什么都不会,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近日又被爆出,他的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他这大学期间的生活起居全由他妈妈照料,他每天去上课后,他的母亲就会去宿舍帮他洗衣服打扫宿舍,这一出让大部分的同龄人、家长甚至是小学生都大跌眼镜。

要想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我可以教你几个小办法。

(1)   学会真诚待人

  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首先大学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像中学时那样单一,会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语言、个性、生活习惯都不同,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作为新生的我们要学会去关心他人,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因为家境背景而对人有偏见,要平等的与他人交往,更要学会尊重别人。大学交往的范围很大,还有老乡间、师生间等关系,处理这些时,要坚持与人和善的原则,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学会用微笑与人相处。

  (2)学会期待生活

   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对于很多新生来说,来到大学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需要自己独自来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个人生活这一些琐碎事情都要自己处理安排。在遇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面对,拿主意,不要再完全依赖父母和老师,自己动手解决,此时应积极接受这些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要成长要转变。更要尽快的熟悉校园环境,多与寝室同学、学长、老师进行交流,多多主动地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来融入到新集体中,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3)学会确立目标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初中的老师是题海战术,对我们来说是被动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氛围较为宽松,老师不再对我们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习,做出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如果你还是坚持用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可能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让自己感觉紧张,学习吃力。大学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学会欣赏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要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要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更不可以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歌德曾说过:“人怎能认识自己呢?通过观察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行动。你去试验完成你的职责吧,你立刻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要听取别人的评价与建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好与坏,我们不可以只接受自己的优点、长处要接纳自己的缺点,更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可以骄傲自大,更不可以轻视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欣赏自己。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明白,网络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信息桥梁,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工具,是我们在疲倦时进行适当放松的工具,如果过度沉迷,终究被毁灭的还是我们自己。

网络的流行给小学生、青少年和大学生甚至是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自知,对于家人朋友的劝导无动于衷,有些人深知不可过度贪恋网络,他们像是飞蛾扑火般,深深地陷进了网络这个大漩涡。经过调查发现喜欢网络游戏的同学比例较大,80%同学偶尔玩过,10%的同学经常沉溺其中,其中90%以上的同学也都清楚地知道网络游戏容易上瘾,浪费时间和金钱对身体和学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大学生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的真实案例数不胜数,我身边也真实存在这种人。他叫王明强,初次见到他,真的是个很热情活泼的大男生,在刚到大学学习之初,他自己也是充满了抱负和信心,但是后来发现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期望。后来他在网络游戏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一段时间之后,他对网络的使用和对游戏的渴望越来越频繁,老师给他的劝导忠告不听,老师对他也渐渐失去了希望,他不与人说话,与同学交流渐渐减少,情绪低落,魂不守舍,变得内向孤僻敏感,对数学知识、体育运动和其他事物的兴趣急剧下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常逃课,彻夜不归。后来经同学和班主任的再次劝告,一段时间内他停止了网络游戏,但出现身体不适、心烦易乱、易激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经过这段时间的平复,现在我的同学他不怎么上网玩游戏,他的身体也稍微恢复了一点。在他亲身体验了网络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危害后,他也会时常告诫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要变得和他之前一样。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无论目标多么高远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知道在这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华民族的今天、明天、及未来是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用我们的青春热情来连接起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的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来明确我们的责任和追求。

一、  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我们当代大学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踏进大学的校门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扛起这份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提高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读好书拥有广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我们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为祖国更好的服务当作自己的责任感。我们平时更应该好好学习理论,懂得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怎样重大的责任。

二、积极接触外界环境,勇于探索,敢于发现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这就要求要多参加一些公益类的实践活动,积极去接触外界的环境,了解社会上的最新动态 ,积极进行思考,敢于发现困难,直面困难,解决困难。

  1.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后,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讲求谦敬礼让,千万能骄傲自满。公平的对待每个人,要学会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二字作为衡量标准。以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作为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的准则。面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于在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我们应该坚持保持着发扬和传承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会改造或者舍弃。

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进步、行为在进步、能力也在进步,所有的进步都教会我们大学生学会成长,教会我们去承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大学生的成长,这一路上或许会经历很多的风霜雨雪,但是在当今的社会,我们既然选择了承担责任,就应该努力去实现我们大学生应该实现的价值。大学是我们走向自己事业的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努力去发展自己,熏陶自己,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展示当代大学学子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