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生三个时期的三个梦想而奋斗
当历史过了千年,而我还活着,如果到那时我还活着,我知道,那是我的思想和精神不死,我现在的身躯,早已深埋于土中,化作一颗小草,或是一棵大树,继续着荫佑后人。
——题记
我的一生,只坚持三个梦想,等到梦想都已实现,我的人生也就到了生命的尽头。对家乡教育与经济的落后,对祖国统一与复兴的期盼,对世界贫苦人民饥饿与寒冷的同情心,这三股力量助推着我前进,就像波涛滚滚的江水,一泻千里,直抵无边无际的海洋。
我梦想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为家乡的村民做实事,用我的青春与行动去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我坚信行动是不败的真理,因为在行动中,总让我的记忆勾起了父亲那陀着背修路的身影。记得一年春节,那是大年初一,黎明时分,父亲简单地吃点早餐后,带着母亲提前为他准备好的饭菜,背着柴刀,扛着锄头和钢钎,独自一人前往通向邻村和田间地头的小路上,修建那一年前由于山体滑坡而被堵截的路。而在此前,人经过都困难,更不用说牛、马了。大年初一正好空闲,所以父亲每年总是利用宝贵的这一天去为村里人修路。渐渐地,我从父亲的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父亲的思想和精神浸染了我,也影响了我的一生,这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的骨髓之中。
我梦想当我开始步入中年时,我的事业是追求国家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以一颗“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赤子心去实践。我曾努力地思考,当我长大了以后,我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人?最终我得出了答案,那即是除了照顾好我的家庭之外,我将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去领会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去感悟林则徐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真谛。努力做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一个利国利民的人,一个像焦裕禄、周恩来总理那样的人。
我梦想待至我步入老年后,我将毕我余生解决由于人类的贫穷而导致饥饿与寒冷的问题上,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而奋斗。我曾挨饿过,也曾受冻过,饥饿与寒冷曾伴我走过童年。然而那些童年,却砥砺了我的品行、磨炼了我的意志。当我长大了以后,读的书多了,学识愈加丰富,视野愈加广阔,我才逐渐地明白,饥饿与寒冷并非只有我一个人,解决饥饿与寒冷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全世界那些贫苦的家庭,特别是非洲的贫苦人民,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更值得同情,更需要帮助。从那时候起,我就立志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要创办一个世界性的慈善机构,主要是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的人民。以践行先哲“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古训。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强健的身体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我也明白,所有梦想的前提首先是实现自我,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去改变我的家庭,进而改变我的村庄及其邻近的村庄,使之更进一步,达到改变我的国家和我的民族,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改变世界的目标。
尽管现在的我生计窘迫,但是我的意志不为磨难所摧反而熠熠生辉、更加坚定,志在有朝一日化作一道祥和的光芒,穿透笼罩于苦难上空的云层,普照大地,给人间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