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眼见温情
作者:米黎   学校:中南大学   阅读量:1231
排行:655   票数:21

广德年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离成都,一路漂泊辗转;大历五年冬,杜甫从潭州(今长沙)往岳阳,长逝于江舟之上。其间千辛万苦,难以言表。

思乡心切,却难归根于故土;忧民情深,却难救国于水火。伤兵难民,他看着衰微吞噬一个国家;烽烟四起,他眼见战争蹂躏一片繁华。人们说,他没有李白豁达。可那情那景,那幅沧桑人间的画卷映在他眼里,总是针针见血,字字诛心。但他没有留给后人苦难,我从他的画像前走过,世间的苦难留在他的笔端,他的身影却印在我的眼里,沧桑历尽,人间的温情方显。湘江边的杜甫江阁,登楼远望加之视线开阔,竟仿佛看到半个长沙城。我来,不为风景,全因古人。

在成都上高中的时候,我去过杜甫草堂。士者的傲骨和文人的悲悯终于拖垮他多病的身躯,可他仍在破旧的草屋下,遥想着善良的胜利。杜甫的样子我像是忘了,可池里的锦鲤依然清晰。成片的荷叶下偶有金黄或者橙色的身影,搅动一池清水,显得那么有生机,我想杜甫那时候不会养着锦鲤吧。这种鱼善于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大小,杜甫呢,从繁华走到衰落,他还是那个杜甫。

杜甫当年出蜀入湘,历经艰险,我当然没受过这种苦。不过因为一个古人,两座城市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很诗意。两年前我来到这里上大学,长沙也有芙蓉花和辣椒,也有潮湿的天气和茂密的树,也有杜甫的足迹和诗。江山留胜迹,何分湘蜀。一段时光乘着辗转两地的当口,偷偷溜走。白热化的竞争和快节奏,让世界和世人都渐渐显出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眼见社会的天平还在向既得利益者倾斜,眼见利益之火还在指引错误的方向,眼见人性的缺点还在拖拽前行的脚步。眼见催人成长,有欺瞒,懒惰与跌倒,也有坚韧,善良和梦想。我们眼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仍有回报;我们眼见赠人玫瑰仍可以手留余香;我们眼见细水长流和春雨润物的力量。每当痛苦降临世间,总有温情随之而来,哪怕黑夜漫漫,眼睛的存在,就是为了寻找光明。

也许老天总还是公平的。李白是一阵风,来去自由,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胜寒的痛苦,没人可以体会;杜甫却在朝圣,苦苦等待,却又踽踽独行。他无法摆脱千百年来中国士人的残梦,长安,长安还是长安,可他比他们都要高大,因为他的眼里有世间的苦,有赤子的心,还有抹也抹不掉的温情。李白是清冽的,所到之处无不焕然;杜甫却是温润的,眼及之处莫不留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当年写下《蜀相》,半是钦慕半是叹息。诸葛亮出师未捷,却也受尽赏识。卧龙陨落,世人皆哀,而杜甫客死异乡,却显得格外凄凉。家国衰微,有谁关心个人的生死?还好他有诗。薄纸一张,笔力千钧,赤子情切切,后人长戚戚。“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只有诗,让他成为强者。在通往家国梦的道路上,他永远拿不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气势。可在诗的国度,他来为自己盖棺。杜甫有诗,冲破时间的限制,奏响在千年后的今天。

我想见他所见,苦难与欣喜,衰落与繁华,坚强的心和温润的情。我想见他所不能见,一段因为他,而产生的悲悯与温情的故事。

湘江北去,岁月的峥嵘总是被流水带走。“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眼中心中,还有一个梦想。草堂淅淅沥沥的雨里,江阁滚滚而逝的浪里,他力透纸背的字里,我早已打湿的眼眶里。人间换了模样,世间的苦难披上了新装,你眼中的温情不减,我心中的坚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