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一篇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称,大学生魏则西在2年前体检出滑膜肉瘤晚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花费将近20万元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而以此事件为导火索,众多的朋友圈,社交媒体沦陷。铺天盖地的报道,评论,众多有关或者无关、有错抑或无辜的对象纷纷“躺枪”,百度、莆田系、科室外包,监管不完善.…….似乎.每一个都有被公众憎恨的理由,舆论在这里面也一度发酵。
在这场舆论发酵里,我们不止看到了公众的憎恨。也看到了憎恨同时的感慨,我的一位同学说,有个词叫及时行乐,该行乐时就行乐,别一直藏着掖着,别一直只知道努力攒钱,把钱最后都他妈留给医院。这还是一部分的,要么就埋怨中国太黑暗了,嚷着要出国。
可是,人性真的很恶,社会真的很黑暗吗?顾城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诚然,这一次的事件中实在有太多恶的存在了。可是,不正是因为也不压正才会是这件事被人所知吗?这件事也并不是那么为人所指。
我们应该看到公众空间再一次扩大。多年前,哈贝马斯在公众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公共空间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但实际上还是有着重大差别的。而此次事件中,不论是自媒体还是其他各大媒体社会公众,上至公检法先、下至平民百姓,都参与了进来。全社会形成了一股讨论魏则西事件的舆论。公共空间被扩大,我们看到的是很多黑幕逐渐被掀开,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公众捍卫自己的权利,这对于一个社会不是更好的吗?
除了公众空间,我们还看到了,百度的神话并不是那么坚不可摧,百度作为一家独大的垄断,其运作方式是按照着资本逻辑来的,这一次的揭露,在它的生命历程中敲响了责任的警钟。甚至如果这样作茧自缚,有可能是丧钟。所以我们从里面看到的是,它在一次次风波中。它会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它会变得更好一些。对于莆田系,媒体与它的爱恨情仇终于告一段落,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它经历了此次重创,便不会像之前那么猖狂。至于那些寒了心的国人,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正是因为最大的恶才遇见最大的善。如果还有人执意沉浸于最大的恶,最大的黑暗中,对不起,我无话可说。
死者已矣,往事并不如烟。顾诚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并不可怕,魏则西,让我们在黑夜里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