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麦子熟了
作者:李亚男   学校:黄淮学院   阅读量:1082
排行:638   票数:24

 青青的麦儿在风中打着寒战,枯枝恋着残雪,一声汽笛打破了冬的岑寂。
    何苗在床上蜷缩着,单薄的被褥坚强出了棱角,灰渍泛着油光。他麻利的穿上了那件深绿色的军大衣,慵懒的走到了压水井旁,水井像一位苍桑的老人在肆虐的寒风中默默伫立着。该死,又冻上了。于是他随性的从雪堆里抓了把雪在脸上胡乱的膏了膏,红彤彤的脸蛋在雪白衬托下像梅花傲放。这一刻时光也被冻僵了,顽皮的风拨了拨空中定格的碎片,记忆会的了那一年......
    1996年,深夜,月黑,颓杞的篱墙外传来一阵阵啼哭,勾起了狗儿的好奇心,汪汪的在摇晃的乌云中吠着。
    何老汉,点着豆大般的的灯火,披上了五色斑斓的那件军绿色的大衣,摸寻着哭声走去了。低头,俯身,何老汉下了一跳,向后踉跄了两步。是一个弃婴,白胖白胖的,像一个透明的白萝卜。何老汉试了试额头上的晶莹的冷汗,把弃婴裹在了大衣里抱进了屋里。何老汉心里忐忑不安,微黄的灯光映衬在孩子的瞳孔上,这双水汪汪的眼睛摄住了他,是他不忍丢弃,老鳏夫心动了。
    好景不长,就像麦子的生命一样。何老汉就这样随着麦子的金黄而去了。何苗12岁,六年级,他哭了,像被遗弃在篱墙外一样无助了。
    本来不富的家庭更加破败了,像秋天的落叶漫天飞舞。何苗蹲在那口算得上家里大物件的老井旁,一阵岑寂。林间不知名的鸟雀在飞着,望着远方,一片金黄。他打定了主意,顷刻间像麦子一样夏风一吹就成熟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辍学。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扛着锄头,长长的影子在地上书写着空白。在红红的夕阳下,何苗坐在麦秸堆旁读着书,闲暇时写写天空大地。他热爱文学,一种无形的辽阔。
    机遇就像南北两阵风不知道何时回接上了吻,城里的作家来乡下采风,他爱上这一片麦田,充满勃勃生机。无意间也发现了麦田里的他,衣衫褴褛,但那双澄澈的眼睛却炯炯有神。何苗垂着头,蓝天跑到了他的纸上,作家的心同他的诗中每一个闪烁的字一同跳跃。他的诗被带走了,夹着麦香。
    汽笛声打破了时间,又淹没在他的才华之中。他的诗像发酵了的白面馍,得到了饥饿的认可。作家特地邀请他到城里学习。
     第二年,麦子熟了,何苗长大了。
    那口老井依旧坚强伫立在那,斑驳的锈迹刻画着何苗多年的艰辛,可他却泛不起半点涟漪。这年是何苗爷爷的祭日,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跪在爷爷的坟头,斟了酒,洒向了大地,温存的流淌着他冰冷的经历。他感谢爷爷给他带来了孕育的阳光,热泪顿时流下,温暖了寒冷的痛苦。
    夕阳下,在金黄的麦浪中,那汽笛声渐行渐远......

 

  此文谨献给心中有天地、眼中有苍生、灵魂在高原的文学追梦者。它们根植于大地,仰望于星空,眼眸里满是诗意,那麦子熟了,带着泥土的广博的胸怀与芬芳的美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