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万丈,终是每一个人的七尺之棺。弱水三千,终是每一个人的浮生若梦。天地之间生如蝼蚁的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有着属于各自的机缘,或得之,我幸,或失之,我命。
彼时年少,已经不知是轻狂,是无知,还是未经世事。冲动 莽撞在那时的岁月里占山为王。不管是对自己,对他人都是那么浮躁。当时间流逝,不用说多年以后,就单单如今依旧是年轻的我,再回首,恍然如梦,觉得年少的自己幼稚,可笑。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自己凭借着无知无畏,做出了一系列的破天荒,如今想想唯有长笑。
不只是我一个人,当每一个人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时,大多不是亲情发生在年少的管束和叛逆,友情的激昂与别离,那便是爱情的喜欢和离分。心非木石岂无感,每当夜深人静,回忆总是随着幽静的夜色,升起且不能平息。然后一声长叹 岁月如刀斩天骄。
有句话叫做:有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感,存在于你第一次遇见她的前八秒。我也在劫难逃。还记得初见时的画面。一袭白衣似雪,长发及腰。亦或是大多数人们心中女神的模样。唇红齿白,皓腕凝霜,冰清玉洁。像从诗卷里走出来的静女子一般。令我着了迷,发了疯。喜欢就要说出来,正是我当年的想法,于是便有了一同于大多人十六七岁一样。在异性面前大声说话,搞怪,装酷,以期冀引起自己喜欢的人的注目,此后才发现书中的一句话说的特别正确,当你注意的一个人的时候,共生在同一片小天地,你就会发现经常遇见她。也正是这种看似有缘的假象,往往让年少的我们认为是真爱,从而背着老师,家长,同学进行着不为人知的事情。
颇为理智的我,在年少时并没有直接一语道破,而是默默的远处观望。不过,我既然提笔写回忆爱情,自然最后我和那位心仪的姑娘一起走过一段岁月,其中的波折也就不一一道来,影视作品《匆匆那年》陈寻为了和方茴上同一所大学,最后放弃了数学最后一道多分的大题,当然,学渣的我自然不会做出这种事,不过我自有足以让我感到自足的事,那便是当高考结束后,本放弃学业去社会闯荡的我,听闻心仪的姑娘去了学校的复习班,我也便一头扎了进去,当时只是想,自己还年轻,还没有和心仪的姑娘一个班过,且都没尝试表白,不甘心的我便上了一年复习班,当朋友,老师,问起我来。我毫无顾忌的说,我来只为一个人。颇有古诗中的:愿得一人心。年少的人总是容易被感动,当姑娘听闻以后,确实应该是被感动了。我们成功在老师眼皮底下走在了一起。
那时候,真可谓感觉是上天眷顾,感觉复习班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同学团结,老师可爱,姑娘完美。一起吃饭,上学,念书。讨论问题。闲暇之余,相互交谈,相互倾心,那时感觉一天天的东升日落是那么的快,每一天还没来得及好好一起就已经夜色降临。那时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让如今的我回忆不息。一起做过的每一件事,或逃课去天台小憩,或自习窜座位窃窃私语,都足以让当时的自己心跳加速。尤其是那一封封小纸条,在班里的东南、西北角每天传递,仿佛余光中写过的船票:我在这头,她在那头,亦或是古诗中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复习班的学业是枯燥无味的,而我自己一直放荡不羁,姑娘一心好好学习,久而久之,不欢而散,或许有人要说我写回忆青春爱情,没太多的故事,但是我只是想抒发一下,几年以后的我,在回头重新看待这件事情时的一些感慨。我感谢那位姑娘,让我复习班不虚此行,也造就了我如今没过早进入社会,而是念了大学,我也感谢,当年年少的自己,为了爱情也曾奋不顾身,我也感谢时间,让我慢慢成长,再回首看去,没有了当年的气急败坏。其实,我感觉每个人都是这样,年少时的爱恋,不管成与不成,当时间消逝,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弥足珍贵,让人难以忘怀。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那么的让人怀念,怀念自己当初的勇敢,怀念当时的心动,如今身为象牙塔一名学子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初那分冲动,理智几分之余,更是已经没了当初奋不顾身的人,自从当年一别,两人再无联系,年少不经世事深,当初骄傲的自己,一怒之下消除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如今提笔时,没有后悔,没有开心。只想感慨,那就是青春。一切都是看似那么的不稳重,看似那么的轻浮。对,这才是青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理想抱负。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选择。不管如何,一直以来,我都以一颗平常心就看待自己或者他人的抉择。人各有志。不强迫人,也无需被人强迫。这才叫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