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谢谢你们,陪我一起成长
作者:周丽宇   学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阅读量:541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1.

高速公路上的灯光迷离,墨绿的树影和天上轻悬的色彩渐变流云一起在车窗之外向后延展。从相互交错的立交桥上往下看,在这傍晚时分只有寥寥几辆车子缓缓开进渐浓渐重的暮色里,又迅速从视线里消失。

我发现自己每次坐长途车都喜欢这样盯着车窗发呆。

哐哐叽叽的手机铃声就在这个时候响起,是妈妈打来的。

    “到哪儿啦?”

“还在路上呢,没那么快到啦。”

“还晕车吗?”

“不晕了,刚刚上车的时候吃了药,睡了一觉,现在好了。”

“那就好。饿了没有啊?刚刚都没吃多少饭就出来了。”

“不饿啦,刚刚有吃啦。”

“待会儿到了学校,记得把葡萄糖冲水喝了呀,会更舒服。”

“嗯,我知道。”

“那没事了,等会儿到了宿舍再给我打电话呀。”

“嗯嗯知道,我待会儿到了就打给你哦,拜拜啦。”

挂电话的时候,大巴开到了顺德。坐的是学校同乡会的包车,穿梭在珠海到广州这两座几乎挨在一起的城市,从华侨宾馆直达“白云深处”的学校,竟常常要整整四个小时的车程。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还总是会晕车,胸闷想吐的时候简直想直接跳车。

但我还是常常会回家,只要周末有空,我都会背上书包往家里跑。

每次看着这同样的一段路,看着川流不息的行车,看着眼前一排一晃而过的路灯,看着明灭温馨的万家灯火,都有一种在跟时间赛跑的错觉,而且是逆向地往回跑。但事实上迈出每一步,都让我觉得更幸福和满足。

爸爸总爱说,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慢慢远离父母的过程。于是我总想找到那么些时间的在他们目送我不断前行的时刻里,不时调转头来重新扑进他们怀里给他们一个惊喜。就像小时候爸爸妈妈临出门前,偶尔会摸摸我的头,在耳边对我说,“丽宇要乖啊,我很快就回来啦。”

心里有一个爱的归期,就满满都是温暖的期待。

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有这丝丝点点的温情,才让人不再肆惮一不小心陷进时间的洪流里。

长大成人以后,慢慢开始留意从前一直忽略也很少去感受的那些默默的爱意,现在也试着想要当一盏彼岸不灭的航灯,就这样一直亮着,住进爸爸妈妈的眼睛里。

 

2.

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和爸爸妈妈渐行渐远,不止是距离上,更多的还有心里面越来越大的鸿沟。两代人的观念价值观很多都不一样,比如他们一点都不关心你的偶像什么时候从“我爸爸天下第一”变成了欧巴宋仲基,他们也没办法再教你做你不会做的线代数学题,他们没办法接受你在网购时代奢侈的种草不理智,也可能一点都不了解更无法融入你的生活日常和交际圈子......

《奇葩说》里就有一期辩题是,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其中马薇薇说了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大概的意思说的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应该要有能选择是否愿意跟他们接近的权利。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能遇到会支持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在尊重自己的父母前提之上,就把他们当成一个像比较疏远的朋友来对待,也无可厚非。

我自己是不赞同这段话的,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对我说这段话,我应该会很难过吧。

我们确实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也能在成长的过程里确实地看到他们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还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他们真的是很不合格的父母啊,都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的样子。

可是,没有人生来就会有一个爸爸妈妈该有的样子啊,就像你我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如今天这样思想独立、成熟懂得去体贴别人。我们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就单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了。他们都没有因为你小时候天天尿裤子和吃糖长蛀牙牙疼乱嚷嚷的傻样儿而嫌弃你,可长大后个性独立的你却因为跟他们找不到共同话题而疏远他们。

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可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对待爸爸妈妈,非但不应该疏远,而且绝对不只是“尊重就可以了”。

 

我们是否能做到把那么多年来,他们对我们的耐心,分一半还给他们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自愿把时间浪费在你爱的人身上,于你而言就是有意义的。

那么,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半个小时,用来打一盘游戏或者看一集韩剧都不够用,可有时拨通爸爸妈妈的电话,还不够十分钟,你是不是就开始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了?

 

3.

昨天是母亲节,陪妈妈逛街逛了一个下午。吃过晚饭,从家里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晚上十点了。

大概十一点的时候又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在干嘛呢?还没睡呀?”妈妈的声音里带着倦意,自己明明就很困了。

“没干嘛呀,刚洗完澡。你在干嘛呀?”

“我也刚洗完澡,坐在床边在晾湿脚丫。”

“哈哈,那爸爸呢,爸爸在干啥呀?”

“你爸在背书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哈哈哈。”爸爸最近在准备一场五月下旬的考试,妈妈经常打电话给我打趣他年纪大了记不住东西才要刻苦学习,我们俩就在一起傻乐。

“别笑那么大声,爸爸都听到啦。那妈妈你不困啊,还不睡觉?”

“就睡啦,你也早点睡啊,在学校不要总是那么晚睡啊。”

“嘿嘿知道啦,晚安妈妈。”

“好啦,拜拜啦。”

 

我上大学之后会常常接到妈妈打过来的电话,大都不会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就只是随便聊一聊讲几句。从这些只言片语里我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关心和想念。就是很普通的对话,但是确实也是最近这几年才明显地觉得妈妈越来越像一个好妈妈了,有一种“我的妈妈也长大了啊”的感觉。

 

爸爸妈妈生我的时候跟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他们还那么年轻就慌慌张张地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也在笨拙地一步步学着怎样为人父为人母。

所以我小时候其实常常会觉得自己就像是“垃圾桶捡回来的”,一直搞不懂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

我妈妈是一个话很少的人,而且在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里,她自己都还是一个还没长大的梦幻少女。有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比她还成熟,想东西也更加周密有条理。

妈妈的还没长大的幼稚使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一点儿都不像“别人家的妈妈”,她不懂得怎样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和鼓励我,不知道怎么开口关心和夸赞我,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去试着了解我在想些什么。

那个时候我和妈妈一点儿也不亲,加上在上小学之前有一段时间我都是跟奶奶住的,所以心里面总是会觉得妈妈不够爱我。

一直到我上初三,忘记因为什么,有一天我歇斯底里地将心里面藏了很久很久的话全部对着爸爸妈妈吼了出来,每句话都锋利如刀,针针见血地控诉他们一直都不够爱我。也就是在那个张扬跋扈的叛逆期里,我在狠狠地伤害了最爱我的爸爸妈妈之后,才慢慢开始明白很多一直无解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过后,爸爸妈妈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因为我的冒犯而责备我,也没有表现出丝毫被伤害的难过和尴尬。

日子还是一样地在过,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唯一有变化的是我。

我开始注意到,每次上学离家前妈妈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的身影,刀咚咚咚地一声声落在砧板上的厚重音色;每天早上我一睡醒就发现放在桌面上的早餐钱;每次妈妈出门逛街拎回来的大包小包几乎全都是买给我和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用品;还有妈妈每次在叔叔阿姨面前说起我时脸上自豪的神采飞扬.....

我的妈妈的确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对着她的小孩说爱,可是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和行动都实实在在地渗透着她的全部爱意。如果心中没有爱意,怎么可能无微不至任劳任怨地照顾好一个人全部的生活起居呢?

妈妈陪着我一起长大到现在我已经十九岁了,而她也即将要迈入不惑之年,她越来越成熟像一个好妈妈,开始很自然地就会表现对一个人的关心和爱意。

我现在每次感受到这些细碎的温暖,都会想起初三的那一天,妈妈在我吼完那段话之后静静坐在床沿掉眼泪的样子。如果还能回到那一天,我只想上前抱着她说一千句一万句对不起。

但转念一想,所幸还有那么多时间,我还可以陪着我的妈妈很久很久,要用行动告诉她,我也很爱很爱她。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只要用心,就很容易可以看见他们也在努力陪着我们一起成长,想要更靠近我们的心情。我们终究会越来越懂得体谅彼此,慢慢理解牵连着我们的一份血浓于水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