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再现历史中的诗仙
---简评《李白在安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缠绵的高山托云,清澈的流水撒着花。李白就“栖”在这里,在安陆山水间且歌且行。《李白在安陆》是一篇人物专题片,它讲述李白在安陆生活的十年间的爱恨情仇,与友人踏歌饮酒,逍遥自在;与爱人相濡以沫,执手偕老;与前人试比才情,豪放不羁。李白的清新飘逸与大气磅礴共同洒落在了安陆的高山流水之间。
《李白在安陆》选择具有浓厚中国古典气息的题材,依托于流传千年的历史资料和诗歌,最大限度的还原影片的真实性。同时融入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从细节入手,揣测在当时历史大事件的背后微小的光芒,在保证影片真实性的同时增添艺术色彩,赋予影片极高的观赏性。句句锱铢,字字珠玑的解说词,精炼且具有古典韵味,仿佛使人真的置身于盛唐之中,去感受李白翻卷的衣衫和他才思泉涌顷刻倾吐的诗赋篇章。营造出心驰神往的绝美意境。出色的题材和栩栩如生的情景再现以及涵蓄精炼的解说词三者交相辉映成功造就一部成功的引人入胜的专题片。
题材真实细腻,多从历史资料中提炼凝缩,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增添影片真实性与可信性。对于李白的生平,史书与传记中多有详细记载。如在《新唐书》中就有一篇有关李白的传记,此传记录了李白的隐居与官场起伏。为影片取材的选择增添了真实性与文学气息。影片多选择李白与他人关系进行叙述故事。如李白与好友元丹丘的质朴的友谊,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曾有过明确记录“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从诗歌中可以看到李白对元丹丘的热情款待以及两人深厚的友谊。给影片创作情节提供资料,增加其真实性。虽然仅仅凭借现有的史料记载,还是会有些细节因为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这并不影响影片的真实性。相反这还为编导在题材选择塑造上给予更大的空间,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与才华。
情景再现运用栩栩如生的扮演手法,多通过特写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营造典雅清新的艺术氛围。情景再现的运用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历史人物的塑造。对于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不是晦涩难懂的历史文献,也不是早已不复当年繁华的历史遗迹。这样枯燥无味的表现形式很难吸引观众兴趣,也会让观众感到难以想象。而情景再现这一方式就如同历史的重新演绎,把最为简单易懂的历史放在观众的面前,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人物关系,渲染更浓厚的艺术氛围。更以一种平民化的角度,客观平视的看待历史人物,赋予影片生命力。如李白与妻子许紫烟在宴会上一见钟情,许紫烟的一颦一笑以及他看向李白爱慕的眼神让观众一眼明了人物关系以及暗示了这两个年轻人在今后的不解之缘。如此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用戏剧的叙述方式,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直截了当的向观众展现李白这一人物形象,共同增添其影片的趣味性观赏性以及浪漫和谐的艺术氛围。
典雅的解说词,突出深厚的文学性,升华画面的古韵古香,补充画面更深的表现李白的才华与个性,使主题更加深刻鲜明,环环相扣彰显故事情节。解说词的运用先是大量使用李白的诗词,与影片画面互补,使画面具有感染力,观众在观看时更加舒畅惬意,最大限度的突出主题。展示了编导深厚的文学底蕴。营造出具有古典韵味的整体氛围。本片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做到了解说词与画面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让画面悠扬的情调和古典气氛相和谐。如在塑造李白侠骨柔情的形象时,解说词加入李白思念女儿明月奴和儿子伯禽的诗句,两者交相辉映,深入表现李白柔情的一面。慈父李白与豪放李白同时停留在观众心中,从多方面塑造了李白这一人物形象。同时解说词也在影片衔接与转场中发挥重要意义,使之可以顺利的过渡,承上启下。如在描绘安陆郁郁葱葱的秀美景色之后,开始引出李白与许圉师的相遇。在这时镜头展现的高大挺直的树干或苍翠的垂柳等景物,而解说词充分表现出补充画面,扩充情节,推动影片的作用,使影片过渡通常清楚而不觉突兀。成功构成完整的李白在安陆从容舒缓的经历路程。
总而言之,《李白在安陆》以新颖独特的情景再现为表现方式,具有浓厚文学氛围的题材选择和典雅的解说词。构成了一篇成功追溯,完整叙述的精良人物专题片,塑造出一个多面的诗人李白形象并与安陆的山水相重叠,赋予他山的脊梁,水的柔情。使影片成为在繁花似锦的影视世界里的上乘精品,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李白在安陆这十年的柔情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