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澤元簡評晚清重臣曾國藩
作者:李泽元   学校: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阅读量:868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澤元簡評晚清重臣曾國藩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新中國領袖毛公潤之少壯懵懂之際,沉潛深究曾氏文集,得悟“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之論。毛之耄耋,仍雲:曾公可為封建之中一二等之大人也【原話付此: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中華民國大總統蔣公中正,敬曾之態甚高於毛,言曾:足為吾人之師資、乃國人精神之典範。其取《曾胡治兵語錄》奉為金科之律,共臣僚以研討,又置《曾文正公全集》於案牘,終生拜讀不輟。有傳,其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之道,皆尊曾氏之道。左公宗棠: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李公鴻章: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更有他人讚譽,此不一一錄用,自可網去尋。

    孟子曰:讀其書,誦其詩,不知其人,可否?答曰不可也,故而,吾後輩不可輕易妄論古人,今欲評曾公文正,必先曉其人事,而後方可講之一二。曾氏所為何人者也?請君下覽。

曾公,諱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11月26日),薨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大父諱玉屏,鄉紳也,倔強。父諱麟書,秀才。曾公是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于政治、軍事、理學、文學稱師宗也。湘軍創立之統帥。並胡林翼稱曾胡,共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稱“晚清四大名臣”,其為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宋朝得文正諡號者九人,元朝五人,明朝五人,清朝八人,公是其一。】 

    曾公年方六載,從師習孔孟,14歲應童子試,23歲為秀才,越明年,湖南鄉試中三十六名舉人。28歲京城會試,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奇優,列一等第三(捲進呈御覽,特擢為一等第二),改庶起士,入翰林院庶常館。兩年後,庶起士散館,授曾公翰林院檢討,秩從七品。方始12載之京師為宦生涯。曾公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檢討,至1849年已經升任禮部右侍郎,十年七遷,躍升十級,為二品大員,清廷類此超擢直上,除乾隆朝鈕祜祿·和珅外,旁不能及。曾公克滅太平逆賊,盡平洪逆之亂,重修金陵,進策獻計,經濟實用,欲以己身肥天下,怎奈清廷氣數已盡,官朽國弊,大勢已去,功未成。天津教案,世事陷公於不義,天之亡公,非公之過也,終不抵千夫所指,大道如浮雲,隨風飄散。出師未捷身先死,只留清論在人間。

    曾公之事,上已簡敘,旁不多言,吾所欲言者,某之弊見,供君一樂而已。

一、曾公之人,愚不可及? 澤元曰:謬論。

    近有坊間傳聞,雲曾公幼時夜讀經書,百餘遍不能誦,而居其樑上君子怒而躍地,大罵公愚鈍之至,賊開腔便誦,朗朗上口,瀟灑而去,留公呆愣於地。澤元曰:此無稽之談,謬之千里。試想,科舉之途,其道多艱,人雲:三十老明經,七十少進士。公28歲即中進士,其愚也?再者官場之海,水深幾何?公十年七遷,青雲直上,其鈍也?公之文章,文采迥異,言辭鑿鑿,其意深遠,此愚昧者之所能為哉?言公愚鈍者方為大愚鈍者,以致遍尋寰宇海外,竟不得一味藥來醫那木頭腦袋,是才講來此謬論。

 

二、曾公之人,莊嚴迂腐?  澤元曰:謬論。

    曾公習孔孟之道,學程朱理學,果為道貌岸然之腐朽先生也?某距公所在之時彌遠,不敢妄論,然覽公及公友、幕僚、弟子之所記聞【自去網搜】,可知公亦乃可樂之長者,常與諸弟子、幕僚言笑打趣,深為可道。再者,其滅洪逆,遍覽江山之淩亂,百姓之疾苦,中西之差距,故諫上帝策,以圖自強,實用經濟,自主企業,選派留學,時局一新,此老腐朽所能為哉?

 

三、曾公之為帥 ,私金陵寶?澤元曰:謬論。

    前者曾公之九弟國荃因修繕屋宅,費銀三千錢,公聞之大怒,誓言至死不居此屋,之因三千銀,公即立誓如此。複觀公之一生,勤儉節約,人稱一品宰相,只因其每餐菜食一味。誕辰制一衣卦,只逢年過節拿出一穿,至死仍新。再者,李公鴻章為敬師尊,邀公食,公之二女只一錦褲,為此一褲二女亦有不快之爭【此公女回憶】嗚呼,哀哉,公廉至此,世人言公私金陵巨寶,心可安哉?口怎開哉?豈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哉?某誠服爾等無可救藥之黑心肝。然則,金陵巨寶何在?依某弊見,私以為三端。一者,洪逆早作安頓,或其臣僚已有處置。二者,至今仍未尋見,或已出國。三者,曾國荃吞必,國荃雖為公之九弟,其性卻南轅北轍,大相徑庭,坊間稱之老餮,足見其貪,又其率軍破金陵,公在他處。又言,國荃即私,公豈有不知,然也,公必知之,公亦知曾氏門中捐軀兩人耳。吾個人之弊見,君覽過一笑便了。

 

四、曾公之為漢,胡不稱君? 澤元曰:謬論。

     公乃孔孟弟子,忠義當先,超擢書生為帥,征討四方,不期功成名就,爵封一等毅勇侯,縱清廷有不義於公處、有不及于黎民處,公之赤膽血誠,唯弓軀自藏、進策君側而已矣。公非仲達,豈有不臣之。,打掉牙,和血吞,此真血誠,公之所為,天可憐見。縱老九有不臣之意,公誠忠義,亦曉知其弟之所為人,公非韓信,豈可成業蕭何,敗也蕭何?師友幕僚,盡勸公踐祚,若公果真舉大義,此不忠不孝之名,可遭士林鄙棄,公之理學大家,於心難度,此可于天津教案,公不久而薨處窺得一二。

  公之功,莫過於平洪逆,依我看來,洪逆之亂,公若不平,其後更亂,江山更無甯日,洪逆實為得運起勢,無一二可道之長,其能盤踞半壁江山,並無其毛寸之功,蓋長毛之勞也。公之一生,可圈可點,非一二言辭可見也,欲得盡詳公之誰者,請君細味慢品【曾文正公文集】。 

  某假清史稿之評來說文正公,國籓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不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籓又嘗取古今聖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

嗚呼!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中興以來,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