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
电影伊始,法海一身意气,一念修道,误将曾沐浴佛恩的蜘蛛老者镇于亭下,后知真相,悔恨不已,故留下其手中所执佛珠,后来路遇青白两蛇精为孕妇遮雨,为善念所感怀,放二者生路,并留下佛珠,嘱咐两蛇好生修道,数年之后化为人形,是劫,是缘,是因,是果。
二蛇在雷雨天化为人形,在青楼屋顶,彼时屋内轻纱缦帐,众人纵情声色,纸醉金迷,青蛇入屋,不着寸缕与舞姬一同跳舞。此时的背景音乐,虽是梵唱,却带着一种侵入骨髓的妖异,与众人在欲望中得到快乐的情景相配合。而白蛇却对青楼旁一句“春城何处不飞花”夺去了心神,也留下了劫。
白素贞和许仙开始的邂逅,结合,都如同神话传说的那般美满,坊间也尽是艳羡目光。的确,素贞心念良善,风姿绰约,自然不可与凡人女子同日而语,并且,白府院落辉弘,美人与名利都坐拥在怀,实乃人间一大乐事。可是世间的事,不就像天上的明月,圆满之后就要开始亏缺,凡事达到极致,就会反方向而行。
许仙误见青蛇原型后,心中惊慌异常,再加之之前一个盲道人的话语,其实他已经洞悉了白蛇青蛇的身份,但是,对于名利美人的流连却使他宁愿自欺欺人,回到白府。多年之前,我曾经认为这是爱,因为他爱白蛇,所以就不顾世俗,可是现在我才明白,他是太过世俗,沉溺其中,那不是爱,是他的自私。白府的布局和纱缦都给人种虚实难辨的感觉,就像是梦境,这或许就是世俗人最根本的向往。影片中,白蛇和青蛇总是叫许仙“老实人”,可是在他受不住青蛇的诱惑和法海的胁迫之时,甚至最后祈求青蛇放过自己性命时,总觉得带有一种讽刺感。
其实最有趣的,莫过于端午情变,白蛇为使许仙继续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幻境里,故意在端午之时唤惊魂不定的许仙回去同饮雄黄酒,此时的许仙内心是明白白蛇此举动的目地的,但是却不点破,任由白蛇挽着手臂,跌跌撞撞回了白府,随后眼看白蛇饮下一杯雄黄酒,许仙担心其现形,误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前程,也是出于惊恐,故趁白蛇不慎,将雄黄酒尽数倒于荷花池内,不想小青蛰伏于此,修为远不如白蛇的小青再次显出了原形,许仙立刻倒地昏迷,白蛇甚为担心,立刻前往昆仑山盗取灵芝救许仙性命。不禁令人感叹,好一个痴情女子,可你的痴情,终究是误了。书中看到,京剧中有一折《酒变》:
含悲忍泪托故交
为姐仙山把草盗
你护住官人莫辞劳
为姐若是回来早
救得官人命一条
倘若为姐回不了
你把官人遗体葬荒郊
为姐化作相思鸟
飞到坟前也要哭几遭
白蛇该是爱许仙到了极致,所以性命修为都抛诸脑后,后来的神话传说,白蛇与许仙鹣鲽情深,许仙后来已经不顾虑白蛇的身份,甚至许仙在白蛇镇于雷峰塔后,终日长伴青灯古佛,这些都是群众为了塑造美好的追求积极的意义而广为流传的故事,而故事却只是故事,永远不是事情的真相。或许许仙对白蛇并非无情,但是抵不过自身的欲望,抵不过自身的懦弱和凡尘赋予的劣根性。这么年来,白蛇一心向道,却不想,被一把伞,误了终身,误了痴情,实在令人叹宛。王祖贤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一颦一笑,甚至出府那一跌,都是含情脉脉,都是温柔似水。她或许是有勾魂摄魄的妖娆,但是她却给了许仙自己从未动过的凡心,白蛇的执着和脆弱,王祖贤都表现得刚刚好。多年以后,执伞依旧,断桥尽头,不知会否有人低低弹唱:
你妻不是凡间女
妻本是峨眉一蛇仙
只为思凡把山下
与青儿来到西湖边
风雨湖中识郎面
我爱你深情眷眷风度翩翩
青蛇自始至终都在拼命寻找红尘欲望的突破点,她曾经认为白蛇所说的情是至高无上,以为法海所说的道是不可逾越,可她看到了许仙的懦弱背叛,看到了法海与自己斗法的失败,她开始觉得这一切她都能到,甚至白蛇做不到的事,她也能完成。开始总是乐于看她的天真顽皮,她对许仙和法海的引诱,出于对于情欲的好奇,也出于对于贪嗔痴怒的挣扎,可是后来,白蛇水漫金山,她一剑刺死许仙,转过头对已经动心的法海说:“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清楚了,也许我会再来。”,然后决绝纵身一跳,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青蛇”,王祖贤的艳光的确盖过了张曼玉,但是青蛇的顿悟,才是影片主题吧。人间一趟,才知道凡尘美丽又肮脏,但无数人,却依旧执迷不悔的原因。
法海或许会一直问自己,当初自己顾念青白两蛇善念,而放她们一马究竟是错还是对。白蛇为爱奋不顾身,不惜水漫金山,毁自身修为困于雷峰塔下,这对他不是没有触动。许仙的懦弱和自私,是代表了世俗的大部分人,包括法海自身,也是为了自己的“佛”“道”,而挟持许仙,才导致白蛇水漫金山,害了众生性命。或许他会觉得,自己修道多年,却是最不懂道的人。片尾他的一句“小青”,是他承认了自己的动心,是他,明白了俗世难悟,道是源于尘世,再脱离于尘世。
是劫,是缘,是因,是果,佛珠乍断,恩怨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