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华夏骨
作者:董姝含   学校:黄淮学院   阅读量:581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华夏骨

1943年冬,上海一个小银行内,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正忙着手里的伙计。作为曾经的一名经济学教授,旅日学者。这银行里的营生自然难不倒他,各类业务,也俱是熟练。可是却见他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眉眼里皆是苦恼二字。不觉已经午后,男子漫步到长江口,目视江水,不时向西望去,更带唏嘘。如今距离临危受命,大义护校已经有5个年头了吧,日寇依然猖獗,不知何时是个尽头。男子的一双眼睛,闪着泪水,浸着回忆,像是要望穿了那涛涛长江水,再回到以前那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校园。

还记得十年前,也许是十年前,是刚刚从那所学校毕业的时候。还记得那时的旧友,那时的教授,那时的美丽校园里,终日经钟论道不停,学识义理皆盛。还记得那时的学风蒸蒸日上,名士高徒辈出。若是不曾有那日寇侵袭,若是不曾被那强兵侵占,这校园怕是已经孕育足了砥柱栋梁,能撑起来国家兴盛。

还记得五年前,全校师生皆愿意以满腔热血,护卫国家和平,那时便是受人敬重的老校长奋力阻拦,才保下这座新兴高校。百年国运,在于教育!若是不能教出一批能担当国运的优秀学子,凭什么来换发展,凭什么来换未来!中华民族还没有山穷水尽到根基皆耗的地步!中华民族还要留着传承,还要留着力气腾飞。就是在老校长的指引下,全校师生西迁乐山,唯独留下寥寥几精通日语之人看护校园,力争保全学校建筑,留的青山绿水依旧在,还有翻身再来时。

还记得那时日寇攻入,抢占校区用作军官营地,男子护校重责在身。虽然身在汉口法租界暂时躲避锋芒,却与妻子辗转在日军高层之间,盼望能够回校尽责,能够在土匪盗贼们手中守护这块山水人才之地。一人深入虎狼之穴,与日方大佐交涉,几经险境,才终于得以再回到饱经战火的校园之中一观。旧时景致,再也不是旧时光景。男子想笑,看着这清秀建筑竟还是原来样子,不曾遭到损毁。男子想哭,看到这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传道授业之地,忽一变而为柳营卖武之场。男子心中有一团火,一团想要上战场,杀尽敌人的火;男子心中有一滴泪,一滴由破碎山河,圣地遭辱凝成的泪。男子悲伤,无奈,捶胸顿足,也只能化为一声嘱托来向虎谋皮,与日军谋这个钟灵毓秀,广出人杰之地。男子的火烧到肝胆,泪流进胸中,寸步不让,用尽腹中经纶,终于换来了日军口头上进行保护照看的承诺。从此每隔数月,男子便穿越大半个武汉,跑去校区查看。看着日军挖了一个又一个防空洞,看着日军种了一棵又一棵樱花树。日军种樱,男子便种梅,梅是中国的文人气,是华夏的文人骨,樱花来了又何妨,我校园梅种不断,传承不断!日寇来了又何妨,我华夏气节不损,民族不损!

转眼便想起一年前,男子不由落了泪。这几年里护校的资费,早使用已尽,老校长看的出国运必胜,也无法料到日寇竟如此难缠,久不能却。由于缺少钱粮医药,就在一年前,男子的妻子去世,同道尽散。偌大的一个汉口,竟然再也没有男子的容身之地。无奈之下,男子跪地,对着母校磕下三个头。彼时尚未能周全,现如今,也只能弃之而去。虽湖山依旧,校园建筑无恙,但终未亲见复校风光,不胜徘徊咨嗟而不忍去。黯然离去,到了这上海沪地谋到了营生。

男子望眼顺着这长江望去,望着满目疮痍,举国皆哀。男子定然望不到的是,再过两年,是的,仅需两年,日寇投降举国欢庆,乐山的同道们也陆续回到昔日被他力保下来的校园中,开院讲经,打下了民族复兴的根基。再过五年,是的,不过五年,新中国成立,他牵挂的母校迎来的新的时代,担当起来了新的使命,为新中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他更加望不到的是,再过七十年,他护下的校园——国立武汉大学校园之内,梅樱盛开,开出来一片太平盛世,开出一身民族豪气。樱园妩媚,梅园肃杀,向后人们述说着警钟长鸣,先烈英武。梅花忠烈,樱花英慕,让人们铭记抗战精神,让人们知晓这盛世来之不易。虽然不是同校,但是也曾前往前辈护下的校园瞻仰,也曾了解前辈的艰苦往事。前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缅怀,这护住的学校何尝不是大家的学校,何尝不是全中国的文化传承,当年是多少前辈奋不顾身,才为我们保留了那么多历史底蕴,才让我们开出了这一副斑驳的未来画卷!我们自当铭记先人遗训,奋发图强,为国读书,才能不负先人牺牲,才能实现古今中国梦,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至于男子,便是武大经济系教授汤商皓,他与余景华、李济生、查润三名护工临危受命护校,余景华等三名护工均于1941年被日军杀害。汤商皓教授幸免于难,后迁居美国。

 


作者:董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