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助学路,我们为爱出发
一条爱心助学之路,不经意间走了十年之久。十年来,金翼5·1·8爱心团队志愿者一路上倾听独一无二的励志故事,帮助大山深处的优秀学子;而未来十年,金翼还将把爱心播撒在更远的地方,帮助更多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子完成他们的学业。2016年,金翼成立的第十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五一走访活动,实地调查那些贫困学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并记录他们的艰辛生活,体会他们的坚毅刚强,这是我最难忘也最值得的一次经历。
我们走访了受访学生家庭,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会带给我悲伤的感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走访结束,我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们对“幸福”一词的理解多有共通的感受:家庭幸福、衣食无忧可以称为幸福。对于不幸,由于生活环境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那些人们所经历的困境远比我们想象地多得多。在我们看不到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些人守着薄田破屋,一把年纪还要照顾孙辈,孩子上学的钱和生活费要靠亲戚接济,过着有上顿却没下顿的日子。他们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我们关注并施以援手。
作为走访志愿者中的一员,我是光荣的,我们为他们那暗淡的日子带来了些许希望。手握爱心的炉火,向前行必能找到希望的曙光;我是自豪的,这次走访经历让我平淡的生活有了不可多得的小插曲,亦找到了日后可以时常回忆的小念想。
走访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那一幕幕回忆起来,心中仍倍感辛酸。受访者小潘,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爸爸腰不好,之前做过手术,手术的费用就花了几万元,这对于一个只靠4亩地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却还要照顾家庭,卖菜补贴家用。“他妈妈是受不了家里穷才离开的,走了10年了,一次都没回来过。”奶奶的描述,让我们得知小潘父母离异的原因。他爸爸也说:“她不愿再跟着我们受这份苦。”当我们问到以后是否支持小潘继续读大学时,一向善谈的奶奶突然低下头沉默,许久都不说话。也许是家庭的负担让他们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答。但奶奶说了一句令人非常窝心的话:“这么多年我们没过过一个好日子。”对于小潘来说,爷爷奶奶和爸爸就是家的全部。
面对着这一家的情况,我不禁想到那个抛弃了家人的母亲难道会心安吗?多少家庭因贫困而支离破碎,孩子却因此受到伤害。为人父母更要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应尽的责任怎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就轻易抛弃。
另一位受访者小玉是一个十分内向、非常瘦的孩子,因为家庭的情况,她几次在采访中落泪,家里有两位亲人接连过世,父母都打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抚养。这边高中的学费如此高让人心生困惑,一学期的学费和学杂费竟然有三千多元,这里教育的成本太高了,很多贫困学子因此望而却步。
还有一个走访家庭,近年来妈妈生病,住院做手术花了很多钱。而孩子的父亲因为妻子经常生病而常年在外,不管妻子和儿子的生活,没有尽到作为一位丈夫和父亲的职责。说到此事时,母亲忍不住眼泛泪花,我为她丈夫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愤怒,也为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感到无可奈何。
更有一家贫困程度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父亲疯了,母亲离开了家,只能靠八十多岁的爷爷种地卖菜供孙女读书,每个月的生活费要靠亲戚东北西凑才能凑齐。有资格申请的低保却迟迟批不下来······
通过走访,我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另一面,这里几近绝望、辛酸与挣扎,被贫穷包围,这里的孩子对生活仍热爱,对梦想仍坚持。在不幸的生活环境中,我却看到了他们大部分人仍努力地生活着,为改变自己的家庭环境做着万分的努力。其实,我们见到的贫困对于这偌大的中国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令我们震撼内心。如果不是通过走访亲眼所见,我理解的生活还是我以前认为的那个模样,是走访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和他们相比,我的生活太幸福了。走访让我更加感恩,也倍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这是一次面对面地交流,我们倾听他们的故事,没有猎奇的心理,没有嘲讽的想法,只是想通过调查尽我们的一份力来帮助到他们。在走访中,我多次因他们的故事而沉思许久,思考着这社会正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曾因自己只是一个志愿者,所尽的职责仅仅是记录他们的不幸,无法为他们做些什么而感到内疚。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这些不幸汇聚在一起就折射了这个社会还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
贫困只会让这些学子的物质生活暂时匮乏,却无法阻止他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心怀感恩,直面生活的一切,或好或坏,不悲不喜,才能在生活的洪流中乘风破浪。一个人内在的强大才是支撑他走过难关的唯一力量之源。作为五一走访的志愿者,我们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试图改变固有的一切,哪怕每次付出能带来的仅是一些小小的改变,都令我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