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作者:曾添琳   学校:内蒙古民族大学   阅读量:575
排行:1020   票数:1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他从未抱怨过一句命运的残酷,从未嫉妒过任何人,也从未留下过一滴泪。

他的生活丰盈却简单,他的世界简单却丰盈。

爱与被爱的能力,放弃或生存的意愿。唯有书是他尘世间所有的希望与眷恋。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A一个折翼的天使>

 

6------学习正当时。无数同龄的孩子开始插上希望和梦想的翅膀,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时。他被查出了绝症,走遍大江南北,拜访了无数的名医专家。医生嘴里一次又一次吐出:“无能为力”时,整个家天翻地覆,整个世界也在那一刻变得躁动和喧嚣。唯有他,他的心静默下来。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悲伤和失望,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绝望。

 

8------快乐正当时。所有同龄的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中,幸福快乐的成为王子或公主。为了稳定自己的病情、维持自己的生命,他却每天不得不把自己泡在中药罐子里。他的同学因为考试进步,朝着父母索要奖品时,他看着第一名的成绩单哭着对妈妈说:“我能不能再读几年,我还不想退学!”。那是他第一次哭,他抽泣着,歇斯底里,浑身颤抖。嘴里只重复着那句话:“我真的不想退学”。

 

九岁。退学后的半年里,他就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他,越来越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也害怕看见那些放风筝踢足球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少年。慰问以及假慰问,同情以及伪同情。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上帝不可能因此改写他悲惨的命运。他更在乎自尊。那种“看客”心理,嘲笑的眼神,比病痛的痛还痛,比绝症的消息更让他揪心。他年幼的心开始快速成长。他不愿意多说话,不愿意出家门,害怕世态炎凉,更害怕父母的哀怨和叹息。

 

十岁的某一天,他突然和我说:“我不想活下去了,我不知道我会哪天死,我也不知道我会怎样痛苦的死,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自己苟延残喘的活着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我只会成为爸妈的负担,成为家庭的拖累。或许我死了比活着好。”没有什么比生无可恋更绝望更可怕的,他的话像是砸在我心口上的千金巨石,压抑的我喘不过气来,顿时间,泪如雨下。“姐,你不要难过,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可能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是你要好好学习,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了,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你还有爸妈。”年幼的他,嘴里却说出这般懂事而成熟的话,我感动,却也无比的心痛,就这样,我们抱着哭了好久好久。

 

他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

他不幸又无奈的接受着所有上天残酷的安排,被命运捆绑着的四肢,被病痛折磨的越来越不清醒的意识。

他是折了羽翼的天使,可是他也渴望着抗争,憧憬着飞翔。

 

<B一个不屈的灵魂>

 

那时我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有意无意的将这本书放在他的床头。

有一天他突然和我说:“这本书,我看过了,很可惜好多字我都不认识。”他的眼睛撇过一丝无奈,很快就消失了。我突然意识到他才三年级文化水平,连字典都不会用呢!“我教你识字写字,怎么样?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说服他,我加了后面一句话。可是很明显,我的说法略微有些多余。没等我说完,他就激动地抢着说“好啊,好啊。”为了避免尴尬,他也补充了一句:“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然而他的眼睛不会说谎,好像经历了漫长寒冬的煎熬,终于迎来了春回大地的太阳,那一刻浑身都光芒万丈。

 

他学会了用字典,开始对每一个汉字都充满了兴趣。他用惊人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掌握那些音同形不同的字。他不停地追问我每一个字的读音,反复地和我确认每一个字的意思。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便给他打开一扇门。他的记忆力和智慧超出了我的想象。

 

很快,他便开始读书了。从小学的课文开始,接着是拼音版的小学读本,刚开始看得很慢,但他会一遍一遍的看,然后把他背下来。后来他把我学过的书都拿去看,放在床头一摞一摞的。政治历史地理都看,最爱看语文。

 

那时只是希望他不要太无聊,没事做容易胡思乱想。有一天,他拿着《鲁滨孙漂流记》很认真的和我说:“姐,我突然不想死了,鲁滨孙尚且能在孤岛上活着,我也可以在我的孤岛上活着,并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我要好好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不知道是感动,还是被他的语言魅力,或者是这句话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折服,我又一次抱着他哭起来,这次更多的是欣慰。

 

就这样,他读唐诗读宋词,和我交流情感和思想,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他的智慧散发着光芒。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对母亲的爱;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人的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恋人的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是对国家的爱,对天下的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忧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是梦想。

 

后来他开始对读小说充满了特殊的情怀,家里的书他都一遍又一遍的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玄幻小说……他总是饶有兴致的和我说起书中他喜欢的角色和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也总是调皮的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姐,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他总是在不经意间运用一些新兴的成语或句子,让人大跌眼镜。

 

上了大学后,我很少回家。一年没见,他长高了,也瘦了。病痛的折磨和越来越萎缩的肌肉,他已经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他的手连一本书都举不起来了,眼睛也高度近视了。他见到我的时候,正躺在病床上,脸上却洋溢着轻松而自信的微笑。他的床头有一个手机支架,他正在借助它看电子书。妈妈说他三天没睡觉了,没日没夜的看书,白天是白天,黑夜也是白天,只要有书看,他的世界就永远不会有黑暗……他微笑的看了我一眼,匆匆地又将目光放在了书上。他问我:“姐,你觉得《水浒传》写得好,还是《三国演义》写得好?”这句话确实难倒了我:“我没有看过。”“啥?你没看过?不可能吧,你不是学中文的吗?怎么可能没有看过?”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一脸的诧异。然后又补充道:“也不知道你大学都在干嘛?有那么好的图书馆,有那么丰富的学习资源……连四大名著都不看。”他顿了顿,最后补充了一句:“我鄙视你。”

 

他的说教让我羞愧到无地自容,同时感到震撼。他没有关心我这一年里过得好不好,生活怎么样,而是直奔主题,书读的多不多?他读书,已经6年了,没日没夜的读,如痴如醉的读,我不能想象或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到底读过多少本书。那天晚上,聊了很多,他说很遗憾看了很多书,但却始终没能完成一个写作小说的梦。如果有下辈子,爱与书他都不能辜负。

他的语言表达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每一个字落在地上都是掷地有声。

 

<C一个独舞的精灵>

 

在他推荐给我的很多书里,有一本书《岛上书店》:“我们不是长篇小说,也不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篇人生作品集。”

扉页上,他用并不成熟的字体写着:“是神经却不会跃动,是汗水却没有热情,是人生却充满疼痛。曾想在小说的翻页中麻痹神经,也曾想用精彩的故事情节呼唤激情,更想用别人的人生来缓解自己的疼痛。最后的最后,我成为一个为自己而独舞的精灵。”

 

他把读书当作兴趣,把书当作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勇气,更在书中不断的汲取养分。

他的生活丰盈却简单,他的世界简单却丰盈。

书使他明智,给他启迪,让他深思。体会着愉悦,也享受着充实。

的确,爱与书他都不曾辜负。

感恩、自信,乐观,豁达以及一切美好的人性品质,都是读书给予他的力量。

在书的陪伴下,没有腿,他依然可以带着心去流浪。跋山涉水,风雨兼程最终与柳暗花明不期而遇。从此,他的世界里也有了莺歌燕语,有了柳绿花红。他的世界比任何人的都宽广。

在书的指引下,他一路倔强,一路坚强,那都是我不曾见证的成长。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我把这个故事写给自己,也说给你听。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在书的世界里拯救那或迷茫或孤独不安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