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子颠簸之中,一闭眼瞬间我想起了我妈妈。朋友圈里面几乎没有特别提到过她,就算有也是我们出去玩耍开心的照片和简单的感受。进大学军训的时候的某天,教官在我们面前弹吉他唱歌,说起家和父母,然后每个人都开始抹眼泪,还有女孩子大哭起来。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能触碰的地方。越长大,越懂得家和父母对自己的珍贵,但责任越大,有时候不得不离他们越来越远,相处的时间变少。
我的故事有点复杂,请你请我细细说。
小学没毕业父母就离婚了,对我打击不大。在体谅父母这方面,我从小不知道为什么,做得比较好。我能理解因为生活的碰撞摩擦和根本性的难以磨合的矛盾最后导致他们分开,只要分开以后他们依然过得开心,而且其实我和他们的关系依然可以算是和以前一样。
但是妈妈基本负责我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我很喜欢她,很佩服她,所有看起来复杂或者是真的很复杂的事情她能处理得很好,无论是做什么职业,她都能做成佼佼者。她一直很独立,不愿太麻烦别人,即使是家人。所以我也并不会觉得哪些事情是女孩子能做或者女孩子不能做的,高中班上后面饮水机没水要换水的时候我都是自己搬的,完全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有次还砸烂了放在饮水机旁边的水桶,班上男生比较好,可能是怕新水桶会坏,基本会抢先换水。但是下次如果遇到要换水的情况的而且没有男生抢先换水的情况我还是自己来。后来慢慢就真的会换了。
小学的时候外面刮台风,广州经常有台风。我还是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想到妈咪回来会遇到台风这个事情,她也没有打电话给我们。然后后来她比平时回来得要晚,10点多回来的,头发湿了。笑呵呵地说“吼好大的台风,街上一个人都没有,那有些广告牌都被刮走了,我眼看着站不稳了,赶紧抱着一棵树,看情况有转机才走的”她笑呵呵地说,我和爸爸也就笑呵呵听着。后来过了几年,我真正见识到了台风的力量,想起那天她说的话,想到一个瘦弱的女子抱着树的狼狈画面,心疼地哭了好久。后来我上初中,她做了大手术,理所应当的,是我照顾她,那是个老大不小的尴尬年龄,她被推进去四个小时。出来的时候脸是蜡黄的,手指脚趾冰凉。她起码住院半个月,护士交代我,输液的时候要注意用热毛巾擦拭手什么的,也要注意输液的水袋还有没有。她36码的脚已经全是针孔,蜡黄蜡黄的,所以打在手上。我坐在旁边看了几个小时动画片。护士过来发现她的手离奇水肿,胖乎乎的,是平时手大小的好几倍大,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打错地方了。她依然睡着,全身的疼痛其实掩盖了手上的痛,她竟然没有察觉到。然后护士紧急叫好几个医生过来处理,我在边上是愣着的。“不是要你看好输液的事情嘛,这种小事都做不好”护士很生气。
后来她醒了,望着我笑说“没关系,我什么都没有感觉到”。
我二十多年来做错过很多事情,但是有些错是会愧疚一辈子的。我从小没学什么特长,在大学看到多才多艺的同学常会招募,心想着要是时光倒流,我要从小学开始学习各种东西,而且要看很多书。但其实,如果时光倒流,我要弥补我对妈妈犯的错。她当着我的面难过得哭的时候我应该要抱着她,工作应酬晚上在床边吐的时候我应该要准备好水和毛巾。
但是时间不能倒流。
时间这样飞速,我莫名其妙不能去上小学而是成为大学生了,她也就莫名其妙从30多岁到40多岁了。我和同学们一样,不再会像青春期那样因为小事情就和妈咪闹脾气,也愈加尊重父母。我觉得孝顺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和他们互动的过程中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一个是自己的成功,这个成功还包括身体健康。在我的成长过程里,我很少对妈咪无礼,毕竟她是御姐型,我要是敢无礼,千里之外也可能会杀过来。我喜欢她,我什么都和她分享,我们相处的方式就是朋友的方式。但是后者,成功,是我在断断续续追寻的。小学我的照片一直在学校公告栏里面,初中她作为优秀学生家长站上舞台演讲。高三冲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黑马桌子上贴了一句话,那个时候每个人桌子上基本都有话,毕竟文培班,都是目标感很强的人。黑马桌子上有各种励志标语,在最不显眼的地方贴着——妈妈很辛苦,别人她失望。当时的我好像是偷窥到了别人的秘密。但是眼睛却开始湿润,就如我一开始所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能触碰的地方。然后我也把这句话写在我桌上,每次要倒下,看到这句话就觉得有力量。
在大学参加各种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时候,面试成功受到邀请去全国各地做模拟联合国会议主席的时候,我都第一个和她分享。希望她更开心。
但是还不够的。
我可以更加努力更加鞭策自己使自己成为更有优秀的人的,我认识一个军校生,每天做作业几乎到2点多,早上起来体能训练。很累很累,但是他没有放弃。现在还是这样。他和我一样,不愿意让父母失望。其实我们越长大,他们对我们的要求会越少,生怕我们太累压力太大,我们想做什么都会基本支持,至少我妈咪现在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更优秀,可以让他们提前放下压力,好好休息。这也是事实。高中毕业我就带了学生,有时候看他们和父母的相处方式我仿佛看到了我强化版的青春期。
别人为自己做的都是不应该的。即使是父母。
我不知道图一时争论的满足感去和父母争辩以后他们会不会后悔。有时候孩子犯错了,妈妈还会小心翼翼问我该怎么处理最好,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过像我妈那种御姐型是从来没有此类担忧的,直接抓着打,有时候不用动手一个眼神瞪着我,我就会哭。现在长大了,要是她还是这样,我只能说,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但是其实她现在也很依赖我,大事情都会问我的想法,有些东西也是我帮她出主意。除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还有越来越重的责任感在那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是那种愿意把命给孩子的人。而我们,做的不够,远远不够,一直不够。
所以想念了就打电话直说,吃完了好吃的饭菜要夸奖,有什么喜悦和成功要和他们分享,小病什么的就别打电话说了 害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心,要花钱的时候想想父母,懒懒散散像猪肉一样起不来或者没有搞学习的时候也要想想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小情绪当回事,与父母的付出比起来,我们所做的微不足道,尤其是当我们拿起青春期作挡箭牌或者别的杂七杂八的理由责怪父母的时候,我们是自私自利的臭鸡蛋啊。
而我这一生都应该对妈妈做的事情就是补偿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