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大学
(一)
距离2016年高考只剩半个月,终于,高考的记忆即将变成那年。
还记得伏案在窗前,伴随着心中的渴望与向往,夏天慢慢到来。想象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呢?他有百年大树,诉说着学校的底蕴;他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鲜血脉,时时进行着地方文化间的碰撞;来来往往的人流,他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多姿多彩的活动,他吸引着兴趣不同的学生。在校园里,有早起背书学习的,有三三两两讨论问题的,有运动场上驰骋的身姿,有甜甜蜜蜜走着的情侣,也有校园里乘凉散步的老人与小孩。那是一座包容兴趣施展才能的自由国度。
当然,还有学习。即便是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班主任也会跟我们说,不要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纵不学习了。他跟我们讲哈佛的校训,讲清华北大人,讲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二)
终于九月,带着满载汗水与憧憬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大学生活。不同省市的同学,陌生的环境,轻松愉快的氛围,离家千里的自由,一切似乎那么美好。可这是真实的大学吗?
新鲜感过后,是漫天的迷茫。似乎早已违背了初衷,多少场景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没了升学的压力,所有的时间任由自己支配。有人沉迷于在宿舍打游戏看剧,有人活跃于各种组织间,每日奔忙。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又好像每天没做什么事。触手可及即是风景,却遗失向往之情。曾经想要发展的兴趣以时间为由推诿过去。
手机慢慢取代课本,成为了不离身的物品。可什么时候,静下心来学习的能力也慢慢失去。迟到,旷课,玩手机,这些现象在大学课堂中屡见不鲜。什么时候,还在吃高中知识的老本;多少人,只求期末及格成绩。时间在指缝中悄悄溜走,追求着安逸和刺激,当初的斗志昂扬也偃旗息鼓。
(三)
目光所及之处不乏得过且过的人,可大学生活真得应当如此吗?一位学长告诉我们,如果你只按照标配的要求努力,那么结局必定中规中矩。
见过出国拿到很多名校offer的学长,见过保研通过好几所国内一流名校的学姐,见过毕业时拿到令人艳羡工作的学长们,也耳闻毕业季多少急着找工作考研的人们。所以大学并不应该意味着放纵和轻松,相反需要学习与自律。可以说毕业之时的出路关键在这四年间的付出。有时候以为自己足够努力,可其实更努力的大有人在。如果说高考是一场看得见对手的战争,那么在独立的大学,每个人目标不再相同,更像是孤军作战。也许这一路很艰难,觉得少有人理解,但终有一日,会有一帮更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在前方等着。
莫负韶华。希望我们始终都能像最初那么努力,不变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