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明灯,对生活的热爱也或是对梦想的执着。每个人都应该把这盏灯看作心灵的归宿。人生便是在对美好心灵的追逐中不断前进。“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意思是说你如果对别人有礼貌,别人也就会礼貌的对待你。你如果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话,那别人也就对你不客气。
“礼”在这个繁华浮躁的世界里似乎是一种可贵的修养,被看成母亲河的黄河沉淀着历史的泥沙,长河绵延,衮衮东流,使中华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留下了高贵气质。大思想家孔子带我们去领略文化历史的长河,将“仁、礼”深深的镌刻在中华炎黄子孙的思想里。一代又一代淳朴的人们也将这种高贵的气质无止境的延续,使“礼”成为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气质,使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如今的礼仪似乎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张名片。往往重要的东西永远不止于形式。正如《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在受到宾利小姐流畅的屈膝礼后,感到的却是一股亲切与温暖。这说明礼仪绝不是一种礼节的形式。再者说,校园里见到老师时能够很真切的说一句老师好;在公交车上见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时能够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等等。师生的微笑问候会架起礼的桥梁,尊老爱幼则会将礼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鲁,就会让人厌烦。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现如今似乎变了些味道。儿孙在家宴中自顾自的玩着手机,对老人们更是爱答不理;中国式的过马路即一群人无视指示灯,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直把马路当成自家跑马场;在我们盲目崇拜韩范儿时,孰不知韩国人正穿着我们的传统服装,学着中国的礼仪,甚至还要与我们争夺传统文化节日,将我国的文化申报遗产。说到文化不禁想到一部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 该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我国的文化被外国人导成电影,
甚是可悲。同时也充分论证了文化强国与文化大国的差距。
再比如游客们在北京观赏花坛游览广场时,总是会有不文明的游客乱扔乱刻;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的满地狼藉以及游客们在景区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等种种不文明现象正慢慢侵蚀着中国的“礼仪之邦”、正渐渐考验着我们国人的道德修养。两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圣贤所崇慕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经由他们的长期努力和奋斗为中国赢得誉称。作为后代人我们应将礼延传,时时刻刻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微笑待人,礼于我心。
点燃一盏礼仪之灯,用热情捂热冷漠,融化冰封的心,使恬淡而隽永的温暖如春风化雨,如细水流长,滋润被尘世风干的心田,让心的沙漠中永远保留一块绿洲,生长出绿的思念。与生命紧紧握手,与岁月亲切交谈,与真情深深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