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总想着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写些什么,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也是我那一刻发自内心最真挚的独白,都将成为我对某一事物最真实的看法。于是,从大学时起,我便有了写日记的习惯。
有时候我会在脑海里幻想,当我老了的时候,大概80岁左右的样子吧,我的模样大概是这样子的:满头花白的头发,满脸的邹纹,参差不齐的牙齿,戴着老花镜躺在窗台的躺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读着20岁时的心情,心情应该也会穿越吧。等到那个时候,阳光会一泻千里,洒满整个窗台,静谧,美好而又安逸。而我的心情,会重新回到我的大学时代,那个以为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的时代,那个到处充满困惑,却永远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憧憬。
年轻的时候,一个人,一本书,一杯香茗,一个温暖的午后,加起来仿佛就是我的整个世界。读书读得多了,便什么都不想去挑剔了,哪有什么活得好不好一说,总觉得人最好的模样就是活在当下,以自己觉得最舒适的方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如杨绛女士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或许吧,当我们不再想努力去证明一些什么的时候,或许神性就出来了,美就绽放了呢!我似乎有些多愁善感了,话说回来,何人不愁呢?古有奇才女子“易安居士”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动人诗篇,著名诗人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凄绝诗词,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有我的小忧愁,18岁时,我“愁”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轨迹没有按照我所期望中的那样运转;我“愁”在网络化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会忘记使用我的大脑去思考;我“愁”在周道如砥的城市里生活着我会忘了儿时的雨后泥香······
到了20岁的时候,我不再那么忧愁了,我对自己说:“傻丫头,想那么多干嘛呢?活得开心点儿,人总是得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于是,我的心灵成熟了许多,少了一些年少轻狂时的懵懂、迷茫和无奈。是的呀,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我开始努力去尝试着接受生命中的所有不完美,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无论美好与否。我开始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感动,陌生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久不联系的朋友的一声关心的问候,列车厢里孩子纯真清澈的眼神,樱花大道里樱花随风飘落在泥土里的最后一缕芬芳,都能触及到我的心灵,让我感觉到生命中有一股强有力地劲儿,推着我不断地去发现那其中的美好。我不知道该管它叫什么,却想时刻拥有这份世间最朴素的美好。再后来,我也越来越相信,我的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偶然中带着必然的,来得早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来了,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东西,然后留下或离开,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对于离开的人,我努力学会心存感激,对于留下的人,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加倍珍惜。不念结果,只愿岁月静好,彼此安然。
我向来是一个喜欢文艺却不怎么文艺的女子,却一直在岁月的长河中,努力的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捕捉生命中的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默默等待一枚一枚“小确幸”的降临。因为,我想做一个有温情的女生,把整个世界装在心里,在最静谧的时光里,与最好的自己来一场华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