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不算独行的笃行
作者:代晶晶   学校:湘潭大学   阅读量:503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不算独行的笃行

三天的云南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至今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仿佛自己到了人间天堂走了一遭。

最初做出决定是突然的,因为之前想去南京,岳阳,南昌的计划被打乱,五一又不想待在学校里沉沉闷闷。五一前几天的一天晚上看完一个在云南的上学的同学发的美图,便觉得这样的美景怎可辜负,冲动加深思熟虑之下便提出了去云南的要求,而且随即就买了车票,真的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第二天和同学说的时候她们一直保持怀疑态度,谁让我这么小,这么单纯,没有一次自己一个人独自出过远门呢?更何况是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之下。火车上那么乱,我只有一个人,说不定就会被拐跑或者被骗。说实话,当然有点怕,可是火车上不是还有可爱的列车员哥哥和姐姐嘛。我只是笑笑,她们不知道我已经买了车票,并且绝无退票的打算。

我在心里默默想着。给爸妈打电话开玩笑说五一我要回家去,怎么可能呢,老爸说你们也只有三天的假,来回路上折腾那么久,在家也待不了多久,就别回了,想出去玩的话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长沙或者附近溜达溜达。老妈说五一就待在学校里,别乱跑,看看书写写作业什么的。他们一直以为我不会离开湖南,正经地跟我说回家的车费够我在学校吃一个月的饭了。听了他们说以后,真的在心里默默地说,我去云南的事就不告诉他们了,省得他们唠唠叨叨个没完,说不定还不同意我自己去呢。更何况,我去云南的车费几乎是回家的二倍嘞。

五一还是来了。五一放假的前几天同学还是对我独自奔赴彩云之南并且要坐将近一天一夜的火车持怀疑态度,我已经懒得解释,我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就这样一个人默默地去,开始一次自己仿佛都无法相信的旅行。说实话,我的内心是平静也是忐忑,平静是因为已成定局,懒得改变;忐忑是因为毕竟自己一个人要在火车上度过一天一夜,火车要穿过我认为无限神秘的云贵高原,抵达最美的世外桃源,应该是是激动,忐忑毕竟是不太准确的。就是这样,我在五一放假的前一天的前一天的晚上,踏上了南下去春城昆明的火车。

从小到大没有坐过这么久的火车,硬座真的考验人的耐性,晚上在火车上睡睡醒醒,旁边的乘客换了一个又一个。只能依靠看视频,看小说打发时间,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就发呆,半夜里迷迷糊糊,车厢里很安静,大概大家都累了吧。第二天天开始亮的时候,火车大概已经驶进了贵州境内,窗外的丘陵已经变成了高原,连绵起伏的高山一直在我的视线内晃来晃去,这是我从小到大从未见到过的情景,虽然只是在火车上看,但是仍然很激动,仿佛在跟大自然做最紧密的接触。人们依山而居,大山两侧便是两个世界,看着云雾中的高山,山上的大石头,惊觉在这里的居民真的是靠山吃山,在山上开辟出小块田地,种上庄稼,期待风调雨顺来年丰收。看过好多梯田,觉得一条一条的田地也没有书上的那么好看,但也会给人一种朴实的质感,我们祖国的一些人便是在这里出生,成长,老去,死去,一生都在大山里。

看着外面的山,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去了一半。手机信号的不稳定一直在提示我已经走出平原,丘陵,来到了高原山地。手机信号不好也就没办法和同学聊天唠嗑,呆呆地看向窗外,看山看人看幽谷看稻田。不停地经过隧道,隧道,有些感叹人类能力的伟大,不论是多么闭塞偏远的地方,总能通上一条铁路,带着里面的走出去,去看看除了大山之外的世界,带着外面的人走进来,给大山里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等到下午的时候内心是焦灼的,想着为什么车那么慢,怎么一直不到云南。火车走走停停,过了一个站又一个站,傍晚六点多的时候太阳还挂在天上,没有晚上的感觉。经过一个大湖的时候正值太阳落下之前的最后一刻,邻座的一个小女孩激动地指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不停地说水水水,乐得直跳。大概视角不同吧,我所见的便是粼粼水面在夕阳的映衬下一点点闪闪的光,配着远处朦胧的山和近处的稻田,给人一种这天这水这景尽在我中的感觉。和在湖南的同学说这里太阳还没落,而且日落好美。但是她们说湖南已经天黑了而且是阴天。心里有点小窃喜,突然想到自己周围现在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有点激动,毕竟自己可以稍微目睹一点少数民族的不同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火车在一停一走中终于到了终点站―昆明。

下车的时候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生怕错过了该看的风景和来接自己的同学。

直到下车时还觉得自己在做梦。我还没有告诉我爸妈我来了云南。

晚上到的时候太晚了,想想自己虽然在火车上呆了那么久没有吃饭竟然也不饿。最后也就吃了半个烤玉米权当晚饭了。

晚上躺在床上好困好困,都要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竟然一下子从十二点多睡到了第二天的十点半,七点多的时候半梦半醒之间接了一个在郑州的姑姑的电话,惭愧惭愧,姑姑问我五一怎么安排,但为了不打扰我休息,没说几句话就挂掉了。

和同学一块收拾收拾就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出了房间,惊觉昆明的毫不张扬的亮丽,蓝天白云,通通透透,一种毫无瑕疵的美在天地间尽然展现,我想我真的是来到了世外桃源,人间盛景啊不可辜负。吃吃早饭加中饭就动身去民族村和滇池,久久的地铁久久的公交车,民族村里面的民族风情真是一大特点。我向来喜欢这些独特的小玩意儿,白族苗族各种族,各种不同的别样的风情与特色。奈何荷包不够鼓,也只能和它们和个影,遇到特别喜欢的就在那里一直看一直看,好像看一辈子都不够的样子。不一样的风情万种昆明,给了我不少惊喜。或许也只有云南才有这么别致的风情与风景吧。

滇池是内心一直向往的地方,那么辛苦的护滇人也就是为人们保持这么一方自然神圣的净土。初见滇池,便被它的宁静而感动,是的,就是宁静,感动。和西山相依偎,一眼望不到边,山山水水在云雾中朦胧,虽然有风有浪,但远远望去碧波之下总是蕴含着无尽安静祥和的美。朦胧的西山,如织的游人,给这里带来了一份不一样的深沉与活泼。

和同伴骑着自行车,游荡在滇池周边。昆明是独特的,滇池是昆明画卷上的一颗明珠,低调而雍容地展现着自己的美。很多人骑行,很多人拍照,很多人来到这里留下自己或多或少的珍贵的回忆,我们便趁着夕阳,趁着风浪,和同学一起留下一张又一张开心的笑脸。照片能储藏记忆,定格时间,而此时的夕阳给照片里的每个人增加了一种闲适温婉的宁静感。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原本去小吃街的打算竟因天太晚而不能成行,只能去学校食堂吃烧烤,对,就是烧烤。虽然不像小吃街那么热闹,但也尽兴。

晚上的时候给姑姑回了个电话,和她唠唠嗑。她问我五一放假有什么打算,去哪里玩了,我便让她猜,简直不敢相信,她竟然猜到我来到了云南。如果真的有千里眼存在的话我怀疑姑姑有双千里眼,真的。不好告诉她是因为怕挨吵,不跟家里说一声就随随便便跑这么远,可是意料之外,跟姑姑坦白以后姑姑竟然没有埋怨,反而特别支持我,真是大爱。我跟她说没有跟爸妈报备,她说不碍事,想做什么自己就去做,想出去玩长长见识是应该的。

我爱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大姑姑。

第二天,多了两个同行的人,一起约起去参观大学。第一站,便是西南联大旧址―云师大。

我对西南联大向来怀着憧憬和期待,刚毅坚卓的校训总是让我忍不住肃然起敬。想想在抗战时期,一大批的学者文人带着学识与希望来到昆明,希望夯实中国最牢固的知识的根据地。闻一多,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等等,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联大的历史上,永远保留于云师大的校园里,永远留存在昆明这片人间盛景中。怀着崇敬的心情迈进师大,看到联大旧址便想起抗战时期这里的学术繁荣,都不敢轻易相信自己就这么容易地与大师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间接接触。

高中时候的一个历史老师是云大毕业的,曾听他在课堂上讲云大悠久的历史,讲闲时和同学一起去滇池喂鸽子,由此便生出了对云大的莫名的向往。当然,内心窃喜,云大也是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心里想着希望不虚此行。所幸,师大和云大离得并不远。

进入云大,便觉得被绿色所包围,到处是树,到处是绿。它依山而建,面朝翠湖,这让我想起了岳麓山脚下湘江边的中南湖大湖师大,都是那么的钟灵毓秀,超凡脱俗,虽居闹市,却仍不被世俗所扰。云大的蓝天白云绿树游人,如此简单却又复杂的景象在这里得到了恰当的体现,昆明的气候是宜人的,五一时节校园里到处是游览参观的行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欢声笑语,热热闹闹,但并不觉得嘈杂。和同行的同学感慨,以后让我死在这里也愿意,实在太美。并不仅仅说风景美,而是那种给人的不一样的感觉与氛围,静谧祥和生机勃勃,一楼一亭间全是风情,古朴厚重、现代时尚的建筑互不矛盾。塔楼,文津楼,泽清堂,映秋阁一个个不同风格的建筑也让我更加喜欢这里,并陶醉其中。站在校门口往里看,最先看到的是长长的阶梯和历史气息厚重的至公堂,这里的云大会给人一种掩映在绿树中深沉低调大气稳重的感觉。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至于翠湖啊,五一人实在太多,并没有静下心慢慢欣赏。世俗味儿烟火味儿太重了,纵然有碧波池水有亭台楼阁,也毫无亲近山水领略美景的感觉。到最后突然发现云南民族大学也在附近,便生出了要去看看的念头,原本以为能看到不同民族的人穿不同风格的衣服说着不同形式的话,可是到了以后只有清冷的校园和单调一致的教学楼,校园里并没有什么人,只有值班的警察叔叔和一些打球的少年,不说失望是假的。意外发现还可以去西南林业大学,可是大家都很累了,不想走了,也就没有去了。晚上回去的时候时间还早,大家就一起去了小吃街,嘿嘿,此生一大乐事啊。银耳红枣茶,章鱼小丸子,烧乳扇,越南小卷粉,梅干菜扣肉饼,还有大爱的猪蹄,虽然吃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啊。一个字,爽啊!晚上就回去和同学一起修图发说说发朋友圈,开心,自己来到昆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只有我的照片。大家都很吃惊我的小辨辫啊,不行啊不行啊,就这样暴露了自己要留长头发的目的。重在景而不在人,重在人而不在景。

意外的是上午的是接到老爸的电话,在我听来他一本正经地问我五一去哪玩,可怕,他知道我一定不会安分地待在学校里。说来说去还是老实交代,并没有意想之中的挨骂,而是安排我注意安全好好玩多玩玩想想下个月去哪玩别只坐火车太累了要采取其他的出行方式。你说他到底在暗示什么,我觉得他在讽刺我。可是他说没有,只是很认真的告诉我让我多出去跑跑,多出去看看周围的景色,别一直待在学校。没办法,我听着觉得变了味。可是还是很开心,觉得老爸还是很开明的嘞。

我爱这春城的气息与美景。

第三天了,打算去买点所谓的特产给大家带回去。瞎逛了一圈累得半死,然而并没有什么我能买得起,很多有少数民族气息的小东西和衣服都特别贵,真是一万种伤心。天气很好,走在马路边上突然会觉得莫名的孤独,在一个汉族是少数民族的地方,我并没有找到归属感,个人觉得这也很契合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和旅游城市的特点。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云南适合走走看看,适合暂留游玩,适合欣赏美景,不适合一辈子留在这里,因为没有根。

翻翻写过的东西,发现用的最多的形容昆明的字就是美,实在是词穷了罢。

身在回程的火车上,想想三天来的一点一滴,满满的都是做梦一样的感觉,至今不敢相信自己已经从云南回来,如果不是有照片证明的话。满身风雨你从海上来,满身风情我从云南归。(4.29--5.2)

               5.2―5.3.2016    云南―贵州―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