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阳春白雪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时光太匆匆,匆匆。何苦似这般不留丝毫情面,绑走了英雄好汉,带走了绝色佳人,击碎了风流名士,崩裂了将军贵胄。悄无声息,风轻云淡地湮灭了所有过往,只余下灰烬一样的史书文字。
时光铺开一张无边无际地蛛网,笼罩着碧霄之下的每一个立足者,无论是否拥有呼吸。回想,沟渠里爬满青苔的顽石千年之后化为惨白的粉末,黑洞里倒悬的蝙蝠早已化为枯骨,水田里娇弱的禾苗已可抵御严风霜剑。
这就是时光的力量——在此之下,所有生灵具是无可奈何。
既如此,那为什么要立身于世?生存本就如此艰辛,凹凸的石块随着人脚左右翻滚;圆润的松鼠摇摆着蓬松的尾巴奔波在树丫之间搜寻食物;劲瘦的大雁挥动他疲惫的翅膀躲避寒冬;死亡降临地又如此轻易,一场地震,,心痕累累,万家悲哭;一场战争,万里焦土,亡魂遍野。
而即便如此,渴求却宛如气球,一口气,就能膨胀到破裂,不知满足。但事实上,汲汲追求半生的权势,无法为葬礼加冕,墓碑上仅能留下几句浅淡的墓志铭;心心念念的财富,也不能在冥府锦缎绸绫,尚可蒙荫后人罢了。人生百年,转眼成空。唯是回归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赤裸裸而来,赤裸裸而归。
由此而来,作为一个人,我不是一名微言大义,深奥莫测的哲学家,也无法穿着追根溯源的外衣,去思考为什么要活着这个深奥的命题。
但我的一位老师曾随口说:“人活在世上,最怕的是没有意义。”
醍醐灌顶。是的,人活着定然有许多众说纷纭的缘由,就像阡陌纵横的小道,皆可涉足。然而,我们大可不必去追寻路尽头谁才是象征真理的权杖。在漫天星空中,只需将目光聚焦于对自己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那颗星,其余的,都是旁枝末节。
因此,我赞同了老师的说法,为了创造意义,但另一方面,不为其人附加的意义,我又觉得人本身中当有一个最为重视的东西,那就是——长久的记忆。
很多人发过喟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其实,客观的说,所有事情本来都是不长久的,不论是痛苦和欢乐,长久的只是人的记忆而已。只是苦难给人印下炮烙,欢乐却被认为是短暂而虚假的,总是转瞬而忘。
若来比喻,记忆宛如一块无法格式化的硬盘,即便随着时间流逝,使用频繁而容量变小,但其中总有比巍巍高山更坚固的存在,总有斗转星移的力量也无法磨灭的情感。即使身边有个路人甲,那也因为你记得他的身影。
近年来,中国经济大厦的地基越发夯实,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反其道而行,愈加的荒芜,衰败。纯粹的信仰已随东逝水,煌煌的宗教已城瓦破烂。社会基于此,大力呼吁经典的传诵,从中汲取感染人心,激励奋进的力量。然而,我们往死记硬背诗歌,辞赋,戏剧这些阳春白雪的路上越走越偏,将生活中的点滴弃置一旁,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吗?
生活中的点滴,像雾气,像空气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的身体,潜移默化着我们的灵魂。将眼眸放低,看看脚踩的土地,擦肩而过的行人,南来北往的火车头,颠簸散乱的面包车。
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固定化了的脸谱,右边写着苦难,左边印着勤劳。几千年来,跪在蔑视的石基上,唱着生生不息的挽歌。知足的他们,但凡遇到好年成,每天就能乐呵呵的;逆来顺受的他们,听从命运的摆布,向分作几堆的落第秀才,混日子的闲汉卑躬屈膝,任凭他们在黄土之上张牙舞爪。而黄土之下,遍布了农人攀援的脉络,输送着雪和泪滋养庄稼。
可我崇敬这你们,孺慕我的父亲。
父亲,你宽大黝黑的手掌曾抚摸我的背脊使我安眠,曾手把手教我写字,曾笑着看我吃力地挥着小锄头刨出几个坑坑洼洼,曾掏出皱巴巴的钱给我买甜甜的棒棒糖,
父亲,谢谢您对我的爱,您教会了责任,担当及宽厚。我将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点点滴滴。
为你生根在这黄土大地上而骄傲。
老人——最能轻而易举勾起怜悯之心的一个群体。周末的黄昏,我时常走过垃圾纷纷乱乱的天桥,踏过乱糟糟的菜市场,路过像两三只小猫可怜兮兮挤在一起的小便利店。而余晖就穿过灰蒙蒙的招牌,停留在店前石阶上休歇的老人褶皱的纹路上,映出明明灭灭的阴阳脸。瞧着她们半挽着裤脚打颤的双腿,与拐杖平行斜躺的干瘪身体,在来来往往的腿脚之间显得既孤零零又单薄,油然而生悲悯之心。
偶然与老人的目光对上,我就飞快地缩回来。就像短兵相接,虽然她们年老体弱,我正值壮年,但她们身上却有一种尽力千帆的平和,我却少不更事,萎靡不振,羸弱不堪,未有一战之力。自然而然,我挂念起了家中的老人,想到他们的腿脚不便,想到日日辛劳的他们,想到在案台忙碌的他们,就有一种酸涩之气直冲咽喉,沉得喘不过气,血液亦被挥发得一干二净。
老人老人,自然可以养老了,可是家庭经济的窘迫,子女的不孝,环境的嘈杂。临及老时,仍未能安歇。
街边的老人们,您教会了我子女当有地作为及悲悯,深切体悟了《礼记·大同》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道之行。
作者——最擅长捕捉记忆碎片的群体,时常在文字的王国里登基加冕,可将东山的玉珏雕成西山的花草,北山的河流凝成南山的崖岸,天涯变咫尺。往往最是有一颗敏感的水晶肝,常被几种相思,几句乡愁拨弄得形销骨立,譬如女才子李清照。感伤花自飘零,连打旋的枫叶都能赋予意象,盼着金风玉露不相逢,盼着云破月来花弄影。
晨夕旦暮聆听自然的声音叹息,细察社会的日新月异,集腋成裘,点滴汇成风雨,席卷大脑,打造王国的地基。
请用明眸善睐的眸子看人世繁华,用点滴充实自己,在岁月的沉淀下打磨内心的素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品德。与父母的点滴,可以在困顿和疲倦之时,化作一柄油纸伞,遮风避雨;与朋友的点滴,可以在遭遇险境之时,化作一叶扁舟,渡过天堑;与爱人的点滴,可以在幽怀难遣之时,烛火通明……别人设身处地着想的善良;自觉检点自己的行为;人情往来的修养——永远只能在日常中体悟。
在生活中收获的,才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
铭记生活的点滴,方才有味,方才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