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固执
昨晚和好朋友胖子一起做完模型回寝室的路上偶然间玩起了平衡力,我随意地走在马路边的道牙上左右摇晃甚是不平衡,而她早就沿着这条窄窄的道牙走得离我好远。胖子说,你不妨试试闭上眼睛的走,想象这条路的边上是悬崖。我马上凭着经验反驳她:“那肯定保持不了,会摔呀,你是不是傻?”可我还是尝试了。闭上眼睛小心翼翼的走着,步履蹒跚且谨慎,心里想着这边是悬崖,闭上眼也害怕。结果是却是比睁开眼睛多出了一小段。我一开心就跌了下来。为什么睁眼明确地知道前方安全却还是那么慢呢?而闭上眼意识到危险却走出了那么远的距离?我心里默默地反问着自己。
平衡其实与眼睛没有关系,不然盲者也不会行走。那是什么,其实是过去生命中的经验制约了,我的生命经验告诉我睁开眼走一定可以走很远,而闭上眼睛带着内心的恐惧肯定保持不了平衡力会摔的。我突然间觉得生命的经验竟如此固执。这种固执有时候让我没有勇气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觉得自己打心里有过经验教训为什么还去尝试那些明摆着就失败的事呢?你是不是傻,没有经验呀?我苦笑自己,活了22年,吃过亏,遇过难,生命里透着一股顽强的劲,以为这是生活,生命给予的最好财富,宝贵经验。然而却节制了生命前进的步伐。
我在生活中总是喜欢经验主义,与别人共事时无法摆出一种商量的姿态而是一种凭经验好像很有主见的架势。这种来源于生命的经验竟然如此固执,我遇到一些事就马上凭生活经验告诉自己这样行还是不行,一旦脑袋判断不行时就立马否定。这样经验固定着我的思维。它使我不懂得打开心胸接纳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欢乐,也不知大胆放开去懂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时候经验固执会使得人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方式,新的生活观念。
小时候大人总是告诉我,坏人的东西不能要,池塘边不可以玩水,不要在学校和别人打架,有些东西碰不得就是碰不得。。。。。。大人总是习惯把自己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传达给你,让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不可能或被禁止的事,依据他们的经验你可能会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要是听话就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要是不遵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淘气鬼,讨厌鬼再者就是看到你就想骂你的冲动。我想我们这些生意愿就会活在农村里的90后,在父母都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情况下,你要是不接受他们传授给你的生活经验就是不听话,就是讨厌鬼。而我属于听话的那种乖孩子型,每天上学努力读书,捧着第一名的奖状去给爷爷奶奶一种心理的欣慰。我很羡慕那些上树掏鸟窝,下水游泳捉鱼虾,各种都去尝试玩的孩子,我的童年就是遵循在长辈们的告诫中,活在他们给我的经验中。因为一旦你违背他们给的经验就会害怕后果也没有承担后果的能力。我觉得自己儿时的小伙伴比我聪明,我有着明显的自卑但又有着那种经验支撑下的自信,两者矛盾在我的心里,时上时下。而我还是选择按照着长辈们所给的生活经验去走着自己的生活路。我一直觉得他们给的生活提示与教导是正确的,而且我也成功证明了他们给我的生活经验——好好学习,然后考上好的大学。就这样上一辈的经验深入我的骨髓之中。我一直胆怯害怕去做自己没有经验,没有足够把握的事。因为这种胆怯我不爱社会交际,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想去做的事。直到今晚坐在电脑旁,我也不敢写,我苦思了很久,这种生活经验有好也有坏,而我偏偏太注重着经验,不敢突破它。我猛然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其实在于对那份经验的信赖并且支撑着我,一旦失去这个支撑我就找不到生命的方向,生活的目标。
我们的生命是在不断的延续,生活经验中的智慧总是不断总结出来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可是在上辈传递生命的经验时我们能不能有点个体的经验来铺垫呢?循规蹈矩只会让你接受的经验更加固执,失去它本该拥有的生命力以及你自己生命的本质。现在的父母亲更是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一面让孩子学习舞蹈钢琴一边要孩子学习书法美术。孩子们生活中所理解的、看到的有时候是来源于父母所教的,所告知的。孩子有时候顽固地听着父母的并视之为自己的主见,我觉得是一种可怕,因为孩子在自己的年龄阶段缺乏那份自己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认知社会。环境就是这样影响着人,有时候一些经验的固执会让你收获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看不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领悟不到“草木百年新雨露”的欣喜。我在这里不是说经验不好,否定所有的生活经验。论事物总是两方面而言,辩证对待。我觉得我生命中有些经验节制了我的生活,钳制了我前行的脚步,使我失去了对生活的感知。我自小就是喜欢吸取别人的经验来获得这件事的危险性,可行性和知道这个人的可信性。习惯把这种信赖建立在那些我认为有生活阅历的人身上,因为经验丰富。可是我变得没有自己,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在这种主见下存在着虚伪,不实在。有时候你就应该敢于创新,去相信自己,去突破自己,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凭着经验。
如果你的生命经验很固执,节制了你的生命,我想你可以把这份最初的经验来源放一放,换个心态,换个方式,换个经验和角度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一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