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瞳孔世界
作者:费孝峰   学校:安徽工程大学   阅读量:3643
排行:172   票数:434

瞳孔世界

    总有人在思考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在有一群人眼中,他们的世界是一宽带一电脑一张床几个室友。花不完的零花钱,聊不完的兄弟情,打不完的游戏。生活一天天的都在过,有的人过的充实,像李佩先生那样的;也有碌碌无为的一群人。在大街上走着,没有目的地的行走,看着眼中那些人都跟自己无关。生命的狭小只容得了自己,说个小故事,都说井底之蛙是个讽刺内涵的预言,形容人只顾眼中的一点光明,不再想看世界的其他的花草了。可过了很多年,我们才发现我们眼界到底有多宽,仅此而已。

    校园里曾经某个时刻出现了这么一帮人,他们手里拿着荧光棒、头顶绑着“走出宿舍”的标语。仿佛那一刻,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好像一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六个人给予彼此的安慰和心里的寄托,同吃同住同玩,朋友之多也就六个为止。我最爱周末了,周末夜晚也比往日过的那么快。看着夜色,走在绿茵操场上,低头嗅着下午足球队员们淌下的汗水。走在小河边,密密麻麻的蚊虫朝你脸上飞去,感觉的是那么真实。沉浸在虚拟的网络里战斗太久太久了,都忘记儿时欢乐的场景了。

    现实的压力总是很残酷,剥夺了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还同化我们。曾经听一个学长聊天,他曾说到自己从毕业开始,换了五份工作,有的是同事的俗气,狡诈,老板的剥削,工作的压力,节奏的过快等等。人们总是喜欢慢生活的,于是他辞去了敲代码的工作,在老家的县城做起来咖啡馆的生意。一日三餐都来的那么有规律,店里的事情又总是不多,很快生意越发的难做,父母的支持勉强让咖啡馆艰难度日。慢节奏的生活,安逸的生活,谁不喜欢?可有谁可以真正的可以享用。世界的没一颗稻谷,都是庄稼汉的心血。学长落魄的生活,他所认为的慢生活,在我看来是啃老的生活,他不喜欢职场的生活,是他没有付出努力来面对。你想想,签过的合同、定死的时间不会慢,唯一能和你慢下来的甚至彻底停顿荒废的,是你好不容易掌握来的技能。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惬意、闲适、无拘无束、不受金钱困扰的慢生活,其实是人生给予坚强者的奖赏。了解作家村上春树的人都知道,他从二十多岁出版呢第一本小说后,到现在一直不断的写、出版。每一天的生活规划的合理、有序。清晨跑步,写作直至中午,下午学习,晚上社交。很多人羡慕他,其实是羡慕他取得一定金钱后闲适的生活,没有努力,哪有成功。

    大学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摇篮,是新生活的垫脚石,是未来的舞台。如果我们仅仅靠着自己的一宽带一电脑一张床50平米的宿舍,来完成未来的舞台,这是无法实现的一个白日梦。一个恰巧的时机读到一篇文章,它总是再说人,想是最痛苦的。思念一个人,却看不见,是煎熬。做错了这件事,总是想着可以重来,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想,那是痛苦。可我们把想当做了白日梦,想着自己是孙悟空,就成了孙悟空。我们处于在白日梦的时代,躲在宿舍的白日梦。没有了朝气和对生活的渴望,没有生存的压力。看过一个段子,段子这样谈到。喝酸奶不舔盖,抽纸放在宿舍显眼的位置,手机不贴膜,吃泡面不喝汤,吃完薯片不舔手指,方便哦渣渣不往嘴里倒,洗发水用完了不加水晃,在星巴克不自拍,去超市买东西要袋子。现在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过的,可我们知道这是父母为我们提供的。生命中父母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是否会有一种感觉,看到别人在某某竞赛中,自己眼中会露出羡慕嫉妒的眼神。我们心里在谴责自己,为什么自己不去参加,不去试试,试过之后才知道是否自己有能力?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我们徘徊在后悔中,我们不去做就想着一切。这里记录一个我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宿舍中有个某某。他成绩很好,学习也刻苦。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光靠这些是不行的。他喜欢比较,喜欢问某个室友的日程安排,也喜欢问他们最近在做什么。怕别人超过他,别人开始学习三维软件,开始参加有意义的比赛,开始围绕在社团。渐渐的,时间定格在了大三,他被优秀的一家企业录取成为了工程师,另一个人还是老样子,失去往日的骄傲。没有对当今的社会的分析,从而做出判断,依旧选择堕落的。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了外界的交流,对待别人的进步,也只是做出了羡慕嫉妒的反应。并没有努力把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认识的世界也就那么大。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久了,也就不想动了。睡在宿舍打游戏习惯了,也就不想出去了。酒精让我们看上去比现实中的自己更像那么回事,网络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有多么强大,回到现实中,也只能在狭小的世界打转转。没有自制力的喜欢就会放肆,最后他的身体也会脆弱的像个汉堡,无法自拔。听说过哈佛吧!但好像身边没有人去哈佛上大学,之前我可以看本书《我在哈佛上大学》,中国的高中好比哈佛上大学的一道开胃菜。有多累,有多忙,有多事。这些我能只能在文字描述中寻找答案。在哈佛的第一学期,只有五分课,好比中国的大学,课程数目的比较中国大学略胜一筹。然而哈佛的五门课的学习任务,必须让你从周一早晨七点起床以后,急匆匆赶到学校上课,一门课接着一门课,课后是“绵延不断”的作业,大家利用哪怕十分钟的时间来掏出作业写上几笔,或者翻开课本看上几行,晚上才能提前几分钟睡。这样的学习方式一直持续到考试周,考试周疯狂的学习方式会压的你喘不过气。生活总是在不断挑战自己,每一天的清晨总是为我们所有人提供。只不过有人看不到而已,时间流逝的速度,你会感到惊讶。

    哈佛我们国内大多学子是没有机会去深造,国内的一般大学还是很欢迎我们的到来。从新生入学迎新就可以知道,欢乐的场景,高高举起的迎新标语,爸妈细心的呵护。这无疑那一刻是大家最欢乐的时刻。入学的豪情壮志在半个月的军训生活中磨成细沙了,我们开始了拉帮结派、兄弟战斗的游戏生活。爱情的甜蜜也吸引着我们,当我们懵懂的感情在班主任任意打压下,小小的爱情种子在大学发芽了。爱情的甜蜜让我们忘记了我们该做什么,需要什么。内心充斥着对恋人的爱慕,我们开始逃课,开始为了见她,去听她的课。可是有谁明白呢?大四的毕业季又有多少眼泪,大家为了自己的前程,无奈的说出了那句“我们不合适,就这样吧。”年轻时的恋爱应该像男闺蜜一样的恋爱,充满正能量,对未来有着设想。生命不允许你错过四年,我们该学会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积极的做好对未来的准备。别等到奶酪都没有了,才知道寻找新的奶酪。大学的第二学期,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写了我大学时光的第一篇读后感——应奶变化。它教会我,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每天都是新鲜的。危机也藏在这安逸的生活里。我们需要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变化,为下一阶段的新生活做出努力,不要等到生活的小船说翻就翻为止。

    生命虽短,贵在坚持每一分钟。做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作为现在的大学生,我们容易被眼前的诱惑所迷失方向。来自浮躁的金钱社会,也有自我的虚荣心。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谁成绩好点,谁长的帅点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却忽略了自己,做好自己才是正确的事。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既有香水,又有韭菜盒子,所以香水从来不和韭菜盒子比较,时间久了,自然味道淡了。我们何必猛喷香水呢?做自己该做的事,不乱费一分一秒。在日常的生活,伟大的人其实做好了一点一滴的小事,没有那么多的大事等着伟人来做。这也是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九的汗水,记得当年的高考,我们是何等的雄心壮志,指点大好江山。为何身处象牙塔,干的不是该干的事。我们忽略曾经斗志的自己,只顾眼前的享福,一种安乐死。有人说,大学生离开校园什么都不是。也有人说,毕业及失业。难道我们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被学者所认定?不是有句话叫人定胜天嘛?我们何必不扬眉吐气一番。

    把世界看的美了,世界也就美了。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敢于擦亮双眼去体验大地美丽,把自己的日子过成诗。不是不可能,只是对你来说不可能现在的我们总是充斥着太多否定,看到托福拿满分的人,我们肯定直观的认为,这个人肯定在国外呆过。看到保养特别好的中年大妈,肯定认为打了玻尿酸。看到魅力的女子开着豪车,肯定会认为被别人包二奶。可我们有想过嘛?也许他们真的很努力,才有现在奢侈的生活。没有去做,就否定别人的成功,我们之间有太多人都是如此。梦想是需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是不可能,只是对你来说不可能。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被我想的那么不堪,自己以后的成功也许也会被世人误解成潜规则。瞳孔世界,就是让自己发现自己,不要拘泥于自己现状,敢于打破,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