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夜来风语声
作者:蒋太平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阅读量:541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夜来风语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2015年的流行语,它真的道出了我的心声:是的,我想去看看。

每一个梦,都源自于某一刹那的感觉,经过了千遍万遍的打磨,才成为一个美丽的、发光的球体。

儿时,偶尔看见电视上黑皮肤,厚嘴唇的人物,从大人那里听来,我知道这里有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后来上学,遇见了英文字母,明白了a在汉语里念作,在英文中读作。再后来,在地理课上,一次次在地球仪上寻找自己的坐标,然后与北京,台湾,东京,伦敦,甚至太平洋的一点,再延伸到北极,南极两点比较,用比例大小换成一个个很大很大的实际距离,原来,我们那么远

渐渐地,看过的影视越来越多,读过的书籍越来越广泛,遇到的人越来越不同,听到的故事,接触过的物什,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一遍一遍在脑海中描绘,膨胀,年幼的我,对爸妈许下了这样的诺言我不要去清华北大,我要出国,去更远的地方,以任何方式,还记得当时爸妈看到我认真的表情以后微笑着鼓励我。于是,去向远方变成了我许多梦想中的唯一一个最大的发光体。是了,她就是我不久后确确实实、真真想要实现,并且必须实现的,一个,发光体。

有人说,梦想的实现,是一步一步出来的。于是,我开始走出房间,走出室内,我接触世界的第一步,是开始每天夜跑。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夜跑,我只是,在每个读书累了的傍晚,换上跑鞋,无论起始于哪里,开始慢跑。我喜欢一个人看夜晚的天空,搜寻不多的星星,然后呼吸夜晚的空气。想象着,我是在一个离天空很近的沙漠里,戴一条薄薄的纱巾,穿一条长裙,它们都在风中舞蹈。

后来,闲暇时,我总是不停的幻想。当我在世界的这一点听着歌,眯着眼时,千万里之外,有没有和我一样动作的人?那么,地球的另外一边呢?相对的那一点,是森林,是海洋,还是沙滩?那里有什么样的生命存在呢?如果我有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我去到那些地方,见到陌生的人,我说:其实我早就见过你们了。他们会不会和我拥抱?

就像此时此刻,我在西安的这一地点写字,那么,拉萨的布达拉宫里,是否正有一个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游者,在我停下笔,望向窗外的鸟语花香时,他也恰巧抬头仰望庄严高大的佛像?或者,在日本东京的阪道上,一群孩子正嬉戏打闹,青春正好?

生活总是充满诗意的。我一直这样认为着。所以,就诞生出我那些无穷无尽的诗意的幻想。

因为向往着,所以阅读许多旅行日志,跟随着作者的笔,顺着作者的目光,作为一个游人,切身去到那些地方。就好像,我是真的穿梭在普罗旺斯大片大片薰衣草花海里,狠狠地嗅那浓郁的花香。

记得梁小萌在《致我们挥霍在路上的青春》中写到,她做了一个真正的背包客,乘着飞机,飞向那个来满了郁金香的国度,她去了荷兰,看了许许多多风景,一个人的旅行,真的让她用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她说旅行不在于看过多少风景,而在于一路上的心情,她的书和她的图,带着我畅游了那个遥远的国度,看到了更多的有着美丽名字的花朵,穿越一条条静谧的街道和巷子,去教堂虔诚聆听钟声的回音,去了兔子米菲的故乡,还看了最有名的荷兰风车。

于是,无数次阅读体验中,我的要去远方的梦想,发酵地越来越厚重、浓郁。我想去啊,想做一个背包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现实却太骨感。

2016年为止,我坐火车走过最远的路程是从河北沙河到陕西安康,后来,又从西安,去过两次江苏无锡。

有人问,你既然可以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为什么不做一个背包客,实现你那伟大的梦想呢?我只能无奈地摇着头,没有资金,还有未完成的学业。

那么,你为什么不先从近处的地方开始,来一场短途的旅行?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因为梦想膨胀得太大,自己都忘记了最简单的开始。旅行,不在于距离,不在于方式。

起初,我只是和朋友在周末时,骑着租来的山地自行车,绕着诺大的校园游玩,吹吹风,散散心,感受长发在风中飞舞的样子,像个疯子一样张开双手,便忘却了一切烦恼。

后来,我们便迷上了这项活动,开始骑向更远的地方。我们沿着风景优美的环山公路,看遍芬芳缤纷的花朵,再骑向周边的风景区,爬爬山,拍拍风景,或者绕到我们能想到的最近的大学,去感受一下其他大学的气息,然后又一米一米向西安市进军。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我们打算在今年暑假,从西安出发,向最近的重庆出发,去吃一顿真正的重庆火锅。我们好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说走就走的驴友

我们在路上,我们不仅仅是在骑行,我们是脱下了浑身的带刺的坚硬铠甲,丢掉了一切沉重的包袱,只带着青春和梦想,穿越人潮人海的现实,去探索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国度。

我们在路上,看到的不只是风景,还遇到各种各样、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但是,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黝黑的脸颊上,洋溢着满满的热情和开心。

我们在路上,我们逐渐变得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坚强,更加青春,更加自信,超越了本身的自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脱去骑行者的身份,不在路上的时候,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然而,我并不想做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当我的所有专业知识拿到优异时,或者再加一个优秀学生会干部,我的大学生活却一片空白。现在的我,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均衡,我拿到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再带着我的远方,去接触那个国度。这并不矛盾。

每次夜跑,每次骑行,风都能把我所有的纷繁思绪吹走,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风是在讲诉一个个旅者的故事,飘忽,遥远,簌簌的声音,像是从大唐来的唐玄奘的身上所经历的厚重的历史感。

后来,我听到了,风在讲诉我的故事。听,夜来风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