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保卫”大爷
作者:孟俊杰   学校:德州学院   阅读量:2811
排行:185   票数:376

                               “保卫大爷

每个学校,无论大小,除了老师和同学外,还有一群必不可少的人——门卫大爷和宿管大爷。这两类大爷负责的具体工作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维护学校秩序,保卫学校安全。于是我将他们亲切地称为:“保卫大爷。

走到一个学校的门口,最先映入眼帘的一道特殊风景线便是门卫室和门卫大爷们。他们或在里面操控升降挡车杆的大权,或在外面执勤,监视着某些企图进校的不良闲人。为了增强学校保卫力量,清晨太阳刚露头,他们便穿上制服,有啤酒肚的收一收,背微驼的挺起来,打扮精神,昂首阔步,一二一地训练起来。训练完毕便开始分工,有人负责掌内权,有人负责掌外权”——校门口,有人则负责校内生杀大权掌内权掌外权的便是前面那两种,校内的便驾驶那辆门卫独有的巡逻小车,一圈一圈的从励志路走到厚德路,从厚德路又拐到旭升路,再转擢英路、启秀路、儒风路、贤良路……路上碰见谁,上课要迟到了,顺路送他一程;谁搬书搬不动了,送他一程;谁要运什么器材,送他一程;谁就是单纯想体验坐大爷的小车的感觉的,也载他一程;哪个学生懒了,就是不想走路了,撒撒娇也带上了,凡是坐上大爷小车的人,心里都美滋滋的,觉得很拉风。当然,大爷也不可能永远都开这么高大上的豪华观光车,有时两个校区间需要运点大家伙,大爷就开上了他的三轮子,这时也有同学跟着搭车,于是除了多载了几位同学外,还顺带了一路的大笑。

这一类一般是学校正门的大爷。我们学校的东校区到老校区之间,需要过一条马路,两个校门相对,虽不是十字路口,但也特别安装了红绿灯,可是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又加之这两校区之间人流量很大,所以危险极易发生。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特地安排了几位门卫大爷在这专门指挥交通。他们早五点上班,晚十点下班,早出晚归,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寒冷炎热,他们都坚守在这里,毫不动摇。德州风大,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更多了几丝沧桑,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却丝毫不减。我不知道这个路口一天会有多少个红绿灯,我只知道每当一个绿灯亮起时,大爷就挥着他的小红旗,对我们喊着:“孩子们,可以走了,快走吧!后面的,快点,快点,跟上来!”于是千军万马便呼啸而过,留下尘土阵阵。绿灯开始倒计时了,他又开始挥动小红旗:“好了,好了,不要走了,等下一个。若谁想钻空溜过去,他总能一眼看见并把他逮回来,谁心里有这个想法还没有行动的他就单站在这个同学面前。除了管我们学生,对两边的车辆,他同样也管,只是绿灯亮时,他不招呼他们走,红灯亮时,他们谁还想冲,他就厉声喝止。夏天的时候,日头很毒,大爷在路口只扎了一把遮阳伞,同学们等红绿灯是,他就招呼我们去他的遮阳伞下避避太阳,有不好意思的,有听不太懂他家乡话的,他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招呼,直到他们走过去凉快一下。冬天太冷,他们也没啥办法可以让同学们暖和一下,就不断的嘱咐我们:“多穿点啊,天气太冷,要冻感冒了呀!而他们自己呢,就穿着那件军大衣,呵气成冰的日子里,依旧从早站到晚,不偷懒,不懈怠,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

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这两年来,这个路口平安无事,连擦破皮的事都没发生过一起。也因为他们,让我们这些离家求学的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爱的温暖。

第三类大爷是教学楼的大爷。大学里分了专业,教学楼也跟着有了自己的特点与名字,比如文科楼、理科楼、美术楼、音乐楼、机电楼等等,负责每栋楼的大爷也各有特色。文科楼的大爷(大妈),至今没见过几面,每次去上课时,他()都静静坐在他()的值班室里,我猜或是在读书,或是在写字吧,因为从窗口看到他的值班室里贴着几张字,相必是自己写的,文人素爱宁静,不喜闹,我想这位大爷(大妈)亦是这样吧。理科楼的大妈就不这么安静了,她嗓门高,话也多,天天来叮嘱我们要爱护桌椅,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怎么打扫,门要记得锁等等琐事典型的女汉子性格,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索,在理科楼上课的老师们也都敬她三分。音乐楼的大爷最有范,傍晚吃完饭,在楼前散步,拿着个录音机,里面全是流行歌曲,大爷也听的摇头晃脑,不亦乐乎,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是好啊!至于图书馆里的大爷,我觉得他不是来当门卫的,他才是来上大学的。他有一张自己的小桌子,有一个保温杯,不管我一天中什么时间去图书馆,该大爷永远只保持那一个雷打不动的姿势:像个小学生一样两只胳膊交叠搭到桌边,低着头安静的看前面的书,最前面不忘放上他的保温杯。不管门外谁进来了,只要不分贝过高或弄点意外,大爷的头绝对不会抬一抬,小女子真是敬佩啊。相反,操场边的门卫大爷就不是这种生活状态了。操场大爷虽已是满头白发,但天天绕操场转几圈,没事就做做运动,伸展伸展筋骨。他一米九的身量一点没缩水,身板依旧挺直,走起路来岂一个字了得,什么叫风度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大爷大妈们虽性格各异,喜好不同,但他们都把自己所负责的楼管理的井井有条,给我们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干净的教室环境,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最后不得不说的便是宿管大爷了。大一刚离开家乡来到远方求学时,遇到了一个特别和蔼可亲的大爷。早上我们出宿舍门时,他笑着对我们说:“去上课啦!我们说:“是呀,叔叔再见啦!晚上回来时,他看到我们就亲切的说:“回来啦!”我们笑答:“嗯,叔叔好啊。他笑着点点头。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们的心中就像燃起了一只大火炉,异常温暖。宿舍,不再只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地方了,因为那一句话,它变成了我们的家,于是,心灵也不再孤单、寒冷。

感谢学校里的大爷,谢谢他们给了校园一个稳定的秩序,谢谢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安定的环境,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和精彩,更谢谢他们带给我们的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