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中医”青年看汪曾祺笔下的乡土风情
作者:李健   学校:山西中医学院   阅读量:598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中医”青年看汪曾祺笔下的乡土风情

内容提要:汪曾祺笔下的土地是质朴的土地,我也曾在他笔下的这样的土地上长大,充满人情,最本质的人性,这块土地上的人是率真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实而又来不得一丝虚假的关系。即使有伤害的出现,也能轻而易举的被人性的真善美所淡化。汪曾祺有一个博大的民间情怀,因为热爱,所以不忍心将它写坏,即便是带有一丝丑恶,也能以家乡人的人情美、人性美去包容和化解。

正文:汪老的作品很多,研究汪老作品的人也很多,想要得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最安静的夜里,在这所被传统文化氛围紧紧包绕的大学里,借着黄晕昏暗的灯光潜心阅读汪老的作品发现,汪老对自己笔下的乡土充满着一种像是对孩子般的怜爱。

在汪老的笔下,家乡的土地是质朴的土地,它像孩子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长,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尽情的变化着,偶尔也调皮一下,像是为了惹谁的注意,但又却似乎不愿意被抓到似的。汪老《大淖记事》中有一段写大淖的雪“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雪飘落的时候就是安静的,落下后依旧是安静的,但是汪老笔下的雪却是有一丝调皮、童真的,非要比其他地方的雪要白净一些,化的时候也要慢慢地、不急不缓地,像是没有玩足的孩童不愿回家似的。大淖就像这冬季调皮的雪一样,如果不是汪老为之正名,也许不仅仅是许多人不晓得“淖”字怎么读,而会是像几十年前的汪老一样把“大淖”写成“大脑”了。大淖地方比较偏,对于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城、古镇来说,大淖真的可以说是偏僻了,但是这种偏僻并不影响到大淖的自然性,大淖的沙洲、高阜上的鸡鸭炕房、负曝闲谈的人家、忙碌的浆房、田畴麦垅、牛棚水车、闲置的候船室……都随性地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一切都是任性的,又都是简单的。

当然质朴纯真的土地养育的一定是质朴纯真的人。

一位英国女作家曾经说汪老笔下的人都是与水有关的,不管汪老的作品中是否提到水,作品中的人都有水的质地。不管是《我的家乡》里的“船上人”还是《大淖记事》里的淖西、 淖东人,他们身上总是有水的清纯。汪老家在就在高邮大运河的下面,我们知道,高邮大运河的旁边还有一片很大的高邮湖,再远一点,高邮湖旁边是洪泽湖,这就是一个被水萦绕的地方(当然,我的家乡也正是在这洪泽湖畔,所以对汪老笔下的水情有独钟),“船上人”的打鱼生活、运输生活都是简单的、纯净的。大淖也是湖泊,比池塘大得多的湖泊,春夏秋冬各有景色。大淖西边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静而又自然,讲义气又能扶持疾病,互通有无又能童叟无欺,不怕事又不惹事;大淖东边的人做着世代相传的活计----做挑夫,靠力气吃饭,吃着糙米蔬菜却也热衷打钱、滚钱的游戏……正因为这样,所以说汪老笔下的人也是充满孩子气的。打钱和滚钱都是一些简单的游戏,没有小纸牌、麻将来得复杂,但是大淖的人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的娱乐。

汪老笔下的乡人身上还有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与中医天堂里的万物之初只由阴阳二字化生而来的理论极像,《大淖记事》中写到大淖的女人们,她们能够和男人们一样的做事和说话,即使对“老骚胡子”的挑衅,她们也是干干脆脆、欣然接受挑战,虽然提到“老骚胡子”的无赖,但是并不可恶,似乎就是一个戏台上的小丑,为了增加笑料的。

汪老的童年是快乐而又丰富的,所以在汪老的眼里,家乡也是美好的。《大淖记事》里的“老骚胡子”其实是个十足的地痞无赖,既没有道德也没有教养,整天没事找事。在汪老的笔下,“老骚胡子”原本一个人见人厌的形象却转变成了一个小丑的形象。“老骚胡子”说只要那些女人敢跳下河去,他就请她们吃饺面,结果那些女人干干脆脆就跳下去了,还大声嚷着下面,似乎“老骚胡子”还是个很守信用的人。还有破了巧云身子的刘号长,明明是伤风败俗、有违道德的强暴,却因为大淖人不特别在乎名节的风俗简简单单的原谅了,只是因为争风吃醋打伤了人才被调走,似乎在汪老的心里,这种人也是不应该在大淖的。我不知道汪老写《大淖记事》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回忆着自己儿时记忆里的大淖,但是汪老倒是在《<大淖记事>是如何写成的》一文中说到,巧云后来也做了挑夫的原形是有的,那是一个姓戴轿夫的女人,因为轿夫得了血丝虫病----象腿病,无法再做轿夫的工作,所以才当挑夫的,根据汪老的叙述,我们很容易得出汪老在写《大淖记事》的时候参杂的许多材料都来自他小时候的记忆。汪老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在孩童时候的汪老应该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不希望不美好的事物跟自己的家乡有关,所以刘号长就被调走了。

汪老写大淖里的女人,笔调也非常的明快活泼。这些大淖里的女人除了会像男人一样做事和说话,也爱打扮,清明插柳球。端午插艾叶、夹竹桃什么的。所有的人物都非常的灵动。《大淖记事》里的巧云,明明遭遇许多不幸,但是依旧坚强向往美好的生活,不卑不亢,像是生活的变故根本就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影响。巧云与小锡匠十一子之间的爱情似乎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即使是十一子残废了,巧云依旧像之前一样的生活。这里没有什么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的矛盾。如果以一个现在人的角度来看,巧云破身后,十一子不应该跟巧云再有联系,十一子残废了,原本就有残废父亲的巧云也不应该再把十一子领回家过日子。但是只要是单纯的人、朴质的人,都会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来做出最真诚的选择。

这就是汪老笔下的自然人,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自然人。我被这种美深深的折服,那一幅幅和谐的场景,质朴无华的生活,与现代都市人浮华与焦躁的生活节奏相比,汪老笔下的生活更适合我们中医人生存,是我们中医人回归最原始的橘井泉香,悬壶济世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