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召唤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源远流长,它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贤人志士,同时在世界上的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它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这与当时的社会对于读书的重视有关。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读书工具的落后,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仍然是被社会重视的,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合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士君子”,于是这就成为了当时读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后来到汉代时又出现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局面以及再后来的宋明理学和明清时的儒家思想。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思想也不断进步,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因此经过时间的沉淀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留给后人的是极其珍贵的遗产,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各类文化艺术,从而造就了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很喜欢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观点,“兼爱”,即爱人如己,不分人我,彼此等同之意,表达了墨子“爱无差等”的思想,“非攻”即反对战争与侵略,但墨子只是主张非攻,并不主张非战,敌人来犯,仍要坚持自卫的正义战争。五千多年已经逝去,留下了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变得是那些具体的工具,不变的是通过读书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爱的渴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在美国高举霸权主义的今天,重读传统文化,重读墨子,重读兼爱非攻,就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多么可贵,同时就整个世界广的范围来说,不仅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灿烂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其它国家和民族同样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与艺术,例如犹太民族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国家,犹太人把读书看成是一种习惯和美德,通过读书不断地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使犹太民族被世界称为最优秀的民族,这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同样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同样,德国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国家,它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德国人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有深度的、值得思考的、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阅读的态度令人钦佩,现在的德国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读书的力量。但在中国,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得浮躁不安,在地铁和公交等交通工具上,大家都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言论,因此自然地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里,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的读书不能仅仅只是守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放,而应该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接纳世界其他地区或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使自己做得更好,而实现这种方式必须通过读书的途径去深入思考和学习来实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去阅读不同层面、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的著作,你会发现自身知识的浅薄,从而激发自己读书的兴趣,同时对这个世界你也会有一种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就是在读书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兼爱非攻”的收获,它会使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这也是当今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