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香四溢
——词文化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每当飘过这一丝丝词绪之时,心头总有一腔热血往上涌,难以消怀。对我而言,一说到词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就像一缕清香绕过,甚是惬意!
谈到词,也一定会提及诗。也的确,诗于词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古代发展史中,都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遍及于世间,但单独地把词进行分析时,重要的却是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意义。词由于与音乐的关联,也称诗余,长短句。尽管句式参差,但保留了乐曲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词香起于隋末唐初,诗学正处巅峰之时,词体也渐渐产生。文人们开始了对词的创作,“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百代词曲之祖”等渐渐开启了后世词的繁荣发展。五代时期,涌现了许多大家,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千古词帝李煜,风格哀婉细腻,多表达对亡国怀念与伤感、“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花间词祖温庭筠,多写闺情华藻之词。此年间,也形成了第一部词类总集《花间词集》,更为之后两宋的许多流派奠定了基础,芳香延续!
至宋朝,词的创作渐渐成熟,风格愈加丰富,发展到了巅峰。文坛大家更是空前绝后,然而基于当时社会背景与地位,词家情感风格更是多异。晏殊,范仲淹的词多借景刻画闲适的生活或伤感之情,王安石则更注重于现实的反思,而柳永多处低等社会,词融入了民间俚语将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轼时,宋词基本达到了巅峰,其风格多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等代表作开启了豪放词的先河。两宋交更年间,社会动荡,豪放之气更唱彻古今,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而另外一种流派“婉约派”,多来源于生活,代表词人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韵兼胜,其擅写爱情、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将生活情感与形式浑然一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流派和佳作,无以简单描述,总之两宋时所出现的词繁荣是任何时期无法取代的,花盛之处,流溢花香!
但宋朝之后,词的发展渐渐衰败,到满清“词家三绝”的出现,渐有生气,代表词家纳兰词诗从后主李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花虽渐消,暗香犹存!
“暗香词野生生处,密语千言恰逢时。”词,在历史的潮流中,虽只是某一处发展的产物,但却深刻地解释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变迁,为发展的必然因果。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至今日,很多时候, 吟几句诗词,总能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感,抑或是见得一处佳景,念得一位佳人,作一词以抒情感。古代大家常以词来表达心中的情感,抒发自己对个人乃至社会的所观。词于我而言,不仅能表达心中所想,更是一种信仰。词有一种独特的清香,用心相闻,沁人心脾,让我欲罢不能。
心暖意惬,词景怎堪?香飘四溢,犹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