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在东北敌后的山林里,有一位女游击队员,她勇敢,善战。她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但是在1935年的一个冬天,在突出敌人重围的时候,她不幸中弹被俘。敌人在抓住她之后,用尽了一切残酷手段折磨她,可是她至死都没有说出和部队有关的任何信息。她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女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在牺牲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给自己那一年只有7岁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英雄的抗日斗争中,像赵一曼这样年轻的父母还有很多。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一位父亲,他叫左权。1940年,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三个半月中,共进行战斗1824次,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他是一位军事家,在他的指挥下,我们获得了像百团大战这样的很多的胜利。他被人们称为像钢铁般坚强,如狮虎般勇猛。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铮铮硬汉,在他的内心里,也有着非常温柔的一面。他在抗日前线的时候,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给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写信,一共写了十一封信。在这些信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爱:
“1941年9月24日,看到太北的相片及你对太北的描写,那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增加了我的想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和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能把照片摆出来,一一地望着。”
“1942年5月22日,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闹个不休,真是快乐。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
1942年5月22日的写封信,是左权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就在这之后的第三天,华北抗日根据地遭遇了敌人的袭击,枪弹横飞,炸弹几乎把几百里的土地炸飞了。我军冒死突围,身为长官的左权并没有率先离开,相反,他押在了部队的最后。眼看着翻过前面这座山就能够安全脱身,可就在此刻,敌人追击的炮弹落在了队尾,爆炸的声音吞没了左权指挥的喊声。
左权成为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将军,把他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也把他的思念,永远留给了家人。
从1931年到1945年有太多太多的抗战英雄为了保卫家乡,捍卫国土,抛家弃子,视死如归。他们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缅怀他们再一次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这般宁死不屈?
是义,舍生而取义,“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这义,就是国家民族之“大义”。“义之所在,必亟为之。”所以哪怕再难,八路军山东军区守崮英雄连93人,“每人每天只喝两茶缸水”仍然在炸弹炮弹瓦斯弹下坚守半月;所以哪怕再痛,“右臂摔断了……满脸淌汗……内衣被鲜血染红湿透”,周恩来却仍“伏案用左手拿笔批改文件”;所以哪怕再累,我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积劳成疾,仍鞠躬尽瘁在岗而殁;所以哪怕再饿,马本斋的老母亲面对敌人的威逼,硬就是绝食7天活活饿死,也不愿写信劝子赶快投降……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为英雄。
战争年代里,爱国就是为祖国和同胞奉献自己的一切。今天,把祖国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它,建设它,就是爱国。
今天,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自信,自主,自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
当一个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深深地体会祖国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爱国主义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和平时期 ,爱国主义同样如抗战时期一样,凝聚着全中国人民,向着中国梦,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