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谁的青春不迷茫
作者:赖建铭   学校: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阅读量:570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谁的青春不迷茫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们也可以把第一重境界理解为寻求生命价值的迷茫;第二重境界视为找到了值得投入的价值,为梦想奋斗的正在进行时;第三重境界即顿悟,在当下顿悟,顿悟在当下,在上下而求索,苦苦挣扎不得出之后,懂得了活在今天的智慧。原来这么简单,就像牛顿苦恼之余被苹果砸了一下,就像王阳明在竹子前格物致知几个昼夜之后领悟心为一切之本。

我们大学的学习也有粗略的三层境界,第一种是为工作而学习,什么有利于找工作就学什么,除此之外漠不关心;第二种因为兴趣,确实喜欢自己的专业;第三种人因为使命感而学习,或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或怀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我们可能会觉得第一种人挣钱更多、权力更大,但事实恰好相反,第二、第三种人更能获得成就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我们可能会觉得第一种人更能适应社会,但生活中面对不确定的前途时如此往往更容易迷茫。第二、第三种人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毕业后工作了依然会有三种境界:为薪水工作,为喜欢的职业工作,为内心的使命感工作。其实这三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统一实现。但现实中第三种人往往很少,但承担了引领世界的重任。

同样地,在大学生由米“迷”至“悟”的 奋斗过程中也存在三重境界——

在迷茫中觉醒力量

不管外人怎样评述,我们90后终将踏上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我们不像60后,面对计划经济下的确定,只需接受;不像70后,面对改革起步中的机遇,只要愿意;不像80后,面对绝对主流下的目标,只要执着;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多元文化,多元形态,多样生存的社会新常态。因此,不是我们不优秀、不努力,而是这样的不确定主题下,我们的确容易内心自我迷茫,外在方向迷失。

俞敏洪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必辉煌,现在的我们绝望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时候困扰我们的是迷茫。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大学这4年里的迷茫,会演变成恐慌,甚至挣扎。 有位朋友说:“我知道努力是好的,但又提不起力气来”。确实,我们有着天然的惰性,但我相信不管是现今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还是那些已经写入教科书的名字,他们的惰性绝不会比我们少。为什么他们却最后能做出超乎常人的事呢?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罢了。在我们生活中,时时横着两条路径,一条是抵抗力小的,另一条是抵抗力大的。当学生,不死心蹋地去做学问,只敷衍功课,混分数文凭;毕业后不拿出本领去替社会服务,只好让家长找关系,奔走巴结,攀缘幸进,以不才而在高位;做事时又不把事当事,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成为公职人员甚至于贪污受贿,遇钱即抓,不管它来路正当不正当。这部就是朝抵抗力最小的路走的表现吗?这时可能你会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志向,我不喜欢这样”喜欢?

试想,每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想达成的任何目标所要做的,有几件是我们真心“喜欢”的?专业课要做实验写论文;考六级,天天背单词做听力练阅读;想减肥,跑步锻炼不能吃喜欢吃的东西;工作了,老板催着赶任务担心业绩上不去。也许这些你不喜欢的正是对你非常重要的事。觉得毫无动力时,不妨对自己说:“喜欢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事情不喜欢”。生命的强弱,也可以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抵抗力为标准。一个国家、民族亦是如此。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所以——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迷茫中觉醒力量。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如今已成了用滥了的词语。上至伟人下至平民,似乎人人都能对梦想说上几句。最崇高的是梦想,最卑微的也是梦想。最虚幻的是梦想,最现实的也是梦想。最让人斗志昂扬的是梦想,最让人无可奈何的也是梦想。

     当我们牙牙学语,这个世界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微笑着问我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候的我们,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满怀憧憬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画家”“我要成为地球超人”……长大后,在我们心中,那些儿时的梦想记忆可能早已淡忘,取而代之的却是茫然和惆怅。是的,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却没有答案。更有的人,可能早已被忙碌的生活催眠,变得麻木、冷漠,将梦想付之一炬,并嗤之以鼻地说:“别跟我扯什么梦想!梦想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有用吗?”在许多人看来,梦想就是幻想,着玩的,是抽象的,是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收益的无用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对梦想的错误理解。

      造成对梦想的误解在于:懒惰和急躁。这是追梦人的两大原罪。因为懒惰,我们往往很难开始做一件事;因为急躁,即使开始做一件事,也往往无法坚持做下去。哪怕被演讲讲座 书籍激励了3000千次,只换来3分钟热度。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努力去做,这事有什么难的”,却不知这“如果”才是成败的试金石。

      对于大多人而言,梦想不是动力,而是负担。或者是“被梦想”,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深受感动,想去学电影当导演。明天看了一本企业家自传,于是立志做互联网巨头或金融大鳄。

     不论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只要我们为梦想奉献出我们的最佳的能力,个人的进步就肯定会出现,至少我们要去做三件事:(1)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2)要全面地不断地扩展我们的才智。(3)时刻准备好,投身到更大的责任中,更宽广的机遇里。

     梦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变废为宝。

     我们毫不掩饰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只有用上生命的全部能量才能达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的只是平庸,我们获得的将是生命的价值。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活在今天

一个善于实现价值的人,不会为昨天惋惜,为梦想的实现增加沉没成本,也不会对明天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或留有太多期盼,最应该关注的唯有今天。昨天无论成败都在过去,他会影响却不能完全决定今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为未来的事担忧。如果我们能活在当下,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明天还未到来,为明天担心太多,做事情时就会畏首畏脚。所以,无论陷入过去无法自拔,还是毫无目的地恐惧未来,都会使我们虚耗精神,影响当下的生活。

活在当下的最佳途径即是:立即行动!

现在、 立即、马上开始行动!

总有人说我明天一定开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事实上,无论何时做,在那里做,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不可能一下子做的尽善尽美。永远不可能有最合适的时机、最恰当的组合让我们每次努力都完美无缺——除非你立即行动。作家写出畅销书之前,肯定也写过一些无人问津的作品;演说家让听众崇拜景仰之前,也肯定有几次是众人嘲笑的对象。无论我们是谁,,在做什么,永远不可能一直完美,但我们可以坚持不懈的是竭尽全力去完成,努力去实现一个目标,就算得到不算完美的结果,也强于固步不前。

时光苦短,岁月几何。一个人哪怕有鹏鸟一般抟扶摇九万里的远大抱负。如果只是张皇失措、左思右想,不付诸努力。只一切如雾如电如梦幻泡影。

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试着用希望迎接朝霞,用笑声送走余辉,用快乐涂满每个夜晚。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将会生活得更充实,我们的每一天也将活得更潇洒。

只有今天,可以感知,可以抓住,可以现实地去做。去办一件具体的事;去读一段具体的书;去帮助一个具体的人;去了却一个具体的心愿……不管选择什么方式,紧紧地抓住今天,内心会更加充实,茫然烟消云散。不必等待,质变的机遇在于今天的行动。我们奋斗的结果未必都是完美的,但不应因此原地踏步,等条件成熟再做。每一天都在进步,不久我们就会成长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很喜欢哈佛大学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我想这句话的全部智慧在于:活在今天!

 其实,迷茫,觉醒,梦醒,行动,今天……这些字眼都是无所谓的。譬如登山,只要开始的目标定下了——山顶,接下来就是埋头往上爬。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一直在向上,这就够了。当然偶尔抬起头来反思总结来路,展望去路也是必要的。但前进本身才是最关键的。当我们全力以赴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时,全世界都在为我们让路。当人烟渐少,步迹罕至时,不经意间你已站在了最高峰。“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概就是这等境界吧。

古今中外,六合八荒,谁的青春不迷茫。但不再迷茫中迷失,就在迷茫中崛起。怀着梦想与信念,扬鞭就此出发吧,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想到这里,我大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