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的心事
“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但求我划过天际时,是以我想要的角度与姿态,至于能否扶摇九天,便顺其自然,不必多想。
------题记
美国作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人生苦难重重,只有学会去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我想青春更是这样,我们在这段宝贵时光里与自己对抗、博弈,在枪林弹雨中磨练心智,不断推翻从前的自己,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痛苦但也最难忘。青春里的心事,就像是江南的细雨,不那么激烈,却总是缠缠绵绵,萦绕心间。
关于恐慌与勇气
不知何时,令人怀念的没心没肺不复存在。觉得自己突然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一举一动皆有人瞩目。我这样穿好看吗?我这样做合适吗?我这样说有错吗?有时又觉得莫名恐慌,害怕自己一无是处,being nobody;害怕自己不够独特,被淹没在人群中;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少年有颗脆弱而敏感的心,安放了旧的恐慌,新的又接踵而至。特别是进入大学,这个离社会最近的地方,刚从书海中走出来的我发现,从前认为最重要的高考结束后,我面对的不是安逸闲适,而是一种艰苦,以我从未应对过的形式出现,那就是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四年之后我就要参加工作了!我能够找到称心的工作吗?我能够处理好同事关系吗?我能够对工作得心应手吗?”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年,却觉得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路漫漫其修远兮,最重要的是你在向前走,是否又在惶恐失败后该怎么办?应付不来怎么办?我想我需要勇气,去走出第一步,去尝试,去面对未知的结果,去接受不尽人意。不起飞永远不会坠落,但也注定不能拥有俯视的视角。
关于嫉妒与坦然
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永远都会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想:为什别人有的我没有?别人会的我不会?别人能的我不能?稍不留神,这种自问就会滋长成嫉妒。初中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后来考入是高中的重点班,难免踌躇满志。可是班里汇聚的都是各个初中甚至是外地的尖子生,可想而知,期中考试就给了我一记重拳,在七十人的班里排到三十多名,年级二百名。这样的落差让我有点懵,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失落化为嫉妒又沦为堕落,它慢慢的侵蚀着我的自信,我开始不愿意上学,三天两头找理由请假。到了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已经掉到了班里六十名年级五百名,爸爸笑着安慰我说没事,但我看到了他因强挤笑容而僵硬的嘴角。有天下了晚自习,我听到爸爸在屋里跟大伯打电话,说起我的情况满是惆怅叹息。为了父母,也因为我对未来毕竟还心存敬畏,怕自己再这样下去一辈子就这样了。寒假里我给自己灌鸡汤,用励志名言勉励自己,总之说服了自己,最重要的是消除了自感良好的错觉,下学期乖乖的去上学了。天资不足,勤奋来补,终于拎清了自己的我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终于找到了王道。高考后和爸爸说起那时候的事,爸爸才跟我说那时候他甚至觉得工作都毫无动力了,好像没了奔头。真是庆幸自己醒悟的不算晚,否则不止对我,我们家也会有难以想象的影响。
有时真的很矛盾,不比较永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何来进步?可比较又总会迎来当头棒喝,痛苦不已。大概我需要坦然吧,坦然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坦然去接受我与人的差距,坦然去努力,坦然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毕竟每个人天赋不同,术业有专攻,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最好,亦无憾矣。
关于梦想
梦想虽不是青春的专属,却是青春里不变的主角。青春是梦想的摇篮,也是追梦的起点。我们已站在起跑线前,蓄势待发。然而抬头看看,我看到无数的梦想囿于现实。从前听父母长辈说起一个人,永远都是围绕着职位、权力、工资,也许是久在其中而不闻其臭,我当时也并没有觉得这种标准有什么错,可是这真的是实现价值的标准吗?有钱有权,人生赢家,除此之外,一无是处。难道实现梦想就是这样吗?成为他们口中令人羡慕的“别人”?不,这只是浮躁的社会强加给我的标准。我想他们曾经也有真正的梦想,做一名画家,一名生物学家,而今天他们成为了企业部门经理,金融顾问,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前者没有前途,没有钱途,不能使他们被认为是成功。选专业时,又有几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填志愿,大概都是家长考虑哪个专业更好就业吧?但毕竟这是社会的大环境,一己之力,一家之言并不能改变什么,社会自有它的规则,顺者昌,逆者亡。但我也知道,这就像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你要遵守它,保证自己通关,但在规则之外,我只求做好我自己,用我自己的标准去追求梦想,去判定梦想,也许这也是一种顺应,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结语
脆弱是我,敏感是我,真诚是我,善良是我,成与败,喜与忧,都是我独特的轨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每个人都拥有一段不可复制青春,然而无论对错,无论好坏,只是不同。尽管从容的去应对,昂首挺胸,在属于我的时代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