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上清明
日出东方,晨光熹微。清明时节,竟也有如此讨人欢喜的天气。摒弃多日的细雨纷纷,鼻尖,是纤尘混着青草,仿佛作古,又透着新生,那令人迷醉的味道;耳边,是去往车站的小路,撕拉着行李箱的轮子,“咔哒”落在心上;眼前,是微光打亮银丝,背渐佝偻,渐行渐远的背影……
这天是清明节,没错,是放假。可第二天的课程却决定了我今天不得不回校,而且还是清晨,因为迟点的票早已抢订一空。当然,于我而言,早点回校是再好不过的了。那意味着我有时间来完成一些遗留的事务,不必匆匆忙忙。然而,对于我的家人,我当然知道,在家多留一分一秒也是好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的,是谁的魂呢?从来不是我的。
前一天晚上,我妈催我整理行李。她知道,我的拖延症决定我不在最后一刻不会动手。无奈下,也是无法再拖,我开始动手。
“衣服都整好了吗?”“嗯,好了。”“这几个苹果,你带去吃吧。”“哦,好呀。”“柜子里有袋芝麻酥,和你上次带的花生酥差不多,带点去吧。”“嗯,好。”……吃的,喝的,摆了一地。其实,所有的这些,我在学校都能买得到,似乎并不需要我千里迢迢从家里人工搬运。然而,“家里”两个字却决定了它们不同寻常。懂吗?“家里”带的!这是一种幸福。不单是我的幸福,更是他们的幸福。我不会也不愿剥夺这属于我们的幸福。
当我坐在地上努力把我的口粮塞进行李箱的时候,我妈就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端着一杯清茶,看着我与食物和箱子奋斗,在我无计可施时给我一些指导意见。
“你五一回来的吧?”似曾相识的场景,似曾相识的的突然发问。忽想起二月底出发去学校报道前的的那个晚上,也是填不完的吃食,塞不下的箱子,区别在于那时种类更多,数量更大。也是似不经意的一句: “你清明节回来的吧?”然后呢?就像此时的我,停下忙碌的双手,抬头,看着她轻呷着茶水,神色在茶雾缭绕中看不真切。“嗯。回来。”我轻声应着,一样的答案。空气中弥漫着茶叶自带苦涩的清香。我想喝茶了。
早上出门的时候,我背着一个鼓鼓的书包——里面填的当然不是书,尽管这是书包,我是学生。在我爸提起我那个巨重的行李箱又准备拿另一个袋子预备下楼的时候,我抢过那个袋子,对着老妈道了声“我走了”。听到一句“嗯,去吧。到学校记得报平安。”我“哦”了声,“砰”的关上了门。回头是父亲歪着身子,一只手提着箱子,被重力拉坠着下楼,脚步凌乱而沉重,徒留我一个背影。
好不容易赶上他——还是错开他半个身子。他的脚步好像永远比我快。空气里全是行李箱轮子在路面上艰难滚动的声音。“重吗?”我问他。我当然知道又重又累,我也知道他的回答只会是两个字——“不重”。为什么要多此一问,也许是心里的一点小愧疚——明明我自己是可以的,也许只是想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罢。
想起小时候,每回出门,争着抢着要拎他们手上的东西,为着证明自己已然长大。他们会让我拎,却不是全部。为什么呢?为什么,当时不明白,现在还不知道吗?
看着父亲与我的距离越拉越大,不自觉提了提手上的行李。为什么早上抢着要自己拎呢?却又为何让父亲帮我拉箱子?
看着自己的女儿身上挂满行李,自己却两手空空……她已亭亭玉立,我还未年迈如斯……他会怎么想?他会想别人怎么想?我会怎么想?而我,是他的女儿。把行李都丢给他,我自己轻松游哉……明明是我的行李。我会怎么想?我会想别人怎么想?他会怎么想?
现在,一人一份,真是再好不过了……
快到车站了。其实我家到车站不过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我看着他的背影在晨光下,越拉越长。我知道他已有不少白发,谁不会老呢?却没有比此刻,在光下,更醒目的了。
小时候,一直不想承认,长大后,才愿意相信,父亲的脚步,我注定追不上。是真的追不上啊……
“老爸,你等我一下……”
“快到了,我在终点等你。”
我知道你会在终点等我。但是否每个终点,等我到了,你还在呢?
我到校时已是午后,这天气与我来时已是大不相同。洋洋细雨,清风阵阵。果然,这才像是清明呐!我拨通家里的号码,还记得出门前,母亲让我到了报声平安。
“喂?妈!嗯,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