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无题
作者:潘柏荷   学校:沈阳建筑大学   阅读量:561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最近辞掉了很多事情,整个人像是卸了戎装驰骋青楼的豪门阔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在天黑的像是泼了墨一般时,我趁着学校小操场尚未被灯光覆盖之际,撒着欢的奔跑,时不时的还来上几个空翻。周围漫是偷情的男男女女,相拥至紧,呼吸急促,情到深处时还能听见“簌簌”的声音。这时的我背着书包,钥匙与硬币在裤兜里一路发出“当啷当啷”的声音,风一样的从他们身边跑过,耳边听到的除了银铃般的笑声以外就是怨气满载的一声“傻逼”。也不知道究竟该尴尬的是我还是他们,就像每个清晨我结束包宿的好时光时,回到宿舍翻了翻空间,看到好友都陆陆续续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后,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一声“早安”还是“晚安”。
         突然想起过去辨明好友是否在线靠的是“笃笃笃”的敲门声以及亮起并闪烁一阵子的头像。那时候看到喜欢的人头像亮起的一刻,感觉日出也无非如此,顿有一种云在天空水在瓶的安然妥帖。然后就点开她的头像,噼噼啪啪的打了一大堆,再细细品味之后逐字删除,咬了咬嘴唇还是怀揣着慷慨就义的心情发了两个字出去“在吗?”。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在吗”我是断然不会回答的,心里满满的都是“这B肯定有事找我。”也不知道究竟发生变化的是这两个字的含义还是什么。
        现在的人啊,生活的太急躁了。仿佛每天睁开双眼看到的不是床板或者天花板,而是满满的课程表与出勤事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经一起在组织共事的一个妹子,她好像每天都在参加活动,无时无刻,永无止境。我不清楚让自己忙碌起来的意义有几许,可能追求不同。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辛辛苦苦在试卷与墨水里打拼了九年之后换来的美好四年时光。
        我不需要别人给我灌鸡汤,因为我在别人眼里不求上进执迷不悟到极点。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事情就是我没有很好的规划以至于浪费了半年的时光徘徊在网吧与出观众之间。其实我并没有埋怨什么,因为人总是在迷茫之中寻求答案而并非一开始就把答案开诚布公到让你去抄,那样活着没意思,生命会长的让人疲倦,最后成为一种累赘。
        把脚步放慢下来,还是会发现周围很美的,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我一直认为沈阳的天空是一块没被人缝好的破布,面料颜色难看也就算了,还不时的往下漏沙子。现在觉得也没什么,天空被交错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几块,像是随时就可以玩上一局的华容道。云在飘,一边飘一边散去,乳白色的云絮像是从我冬天时被教室凳子挂破的羽绒服里飘飞而出的羽毛。学校有一处地方叫钓鱼台,我经常孑然一坐便是一下午。坐的地方一般都会很靠前,因为我的境界还没修行到可以无视迎头而来的指指点点,纵然是背对着,也依旧觉得那些过往的目光极度瘆人。一开始还会想他们会不会在之后互相传说“钓鱼台那有个傻逼,自己一坐就是一下午。”后来也没听说过有人跟我提起这件事,我恍然大悟,急促的脚步早已将本就匮乏的思想践踏的体无完肤了,他们又哪里会有闲心记得我的背影呢。

  岁月的进度条就这样活生生被拨到了我一生中最为青涩的一刻,闭着眼都能感受到舌尖上那份类似于金属般腥甜的味道,那种凝重与神秘容易让脆弱的人窒息,时光荏苒,碎如心跳的脚步声沉闷的令人压抑。怎么说,都已经是在前往20的路上了。
    在某个辗转的夜里,陡然想起彼时的高中时光,那些交错萦绕在耳畔以及缓缓浮现在眼睑之下的音容笑貌竟是清晰如临其境,不得不说,我还是会有些许的思念和不舍。无论是对于我的渣滓般的考试排名还是布满了红色标记的零分试卷,那些繁小细碎的件件往事总是会勾起一些悲伤情绪,可能我也想回到过去,可能我也想重新坐在教室最为偏僻的角落位置伏案看书,偷偷睡觉。
    有一次在回家的火车上,误买了站票,伶仃一人骑着行李箱背着书包倚靠在车厢之间连接的地方,颠簸如浪涛,我的胃液似是随着车厢的节奏在律动。双眼像是失了焦却依旧对准着窗外沿途飞过的风景,那些飞逝而过的耋耄翠葱,紫岱青峦犹如泼了墨的山水画,风韵犹存却模糊不堪。列车呼啸而过伴随着轰炸机般响声,疏漏而进的风像是一把利刃割开了记忆,于是大片大片的往事从裂缝中倾泻而出,浇灌在我全身。我也曾独自一人坐上开往远方的火车,我也曾形单影只的攥着手中的车票徘徊在6,7车厢的交接口,空气裹挟着无助袭向我,从那一刻起,我竟是开始意识到了人的渺小。
    数不清自己有错过多少人,事,物,只是觉得这十多年来堆积的悔恨已经充斥心扉,每天想的就是如果当时没有这样,那么就会如何如何。也可能我的人生在事后的规划与悔恨中,走向期望的那样,亲情盈斥,爱恨分明。生活就像是在抛硬币,你知道总有一面会朝上,却不明正反。正是这种偶然性与戏剧性交叉编织而成的生活在不断的戏弄着存活于世的我们,而我们却无力反抗。总记得以前使用的一部手机里有张图片,图片上的两个人是情侣,两人没有牵手而行,而是隔了一个拳头的距离,我总是嘲笑那是一颗心的距离,可是,那真的是一颗心的距离,一段可望不可及的距离。
    发生过的事情就像是被刀刻进石头里的字,任再大的风沙覆盖,只要用手擦拭干净,它依旧会清晰地浮现,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被忘记,它们只是暂时的不被记起而已,通由一些媒介串引,那些过往就犹如山崩海啸般铺天盖地而来,一幕幕过往画面也犹如雪花飘落。突然想起,曾经对于最重要的人做过定义,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身边时带来的仅仅是一杯热茶般的温暖,而当他们消失时,世界荒芜,现在再回首,却为当时的矫情造作的自己感到一些欣慰,那个时候我竟是已经明了这些道理。
    可是我却一直不懂得珍惜。
    我们每个人就在时光巨磨的推行下不情愿的前行,扭扭捏捏却又无从抗拒,一圈圈的在岁月里兜兜转转,不曾逃脱,像是被命运圈养起来玩乐的蛐蛐,挣扎着,反抗着,表演给人观赏着。
    但我们还活着。

   我要好好的活着。 
    生活也无非就是走走停停,值得参悟的事有诸多,与君共勉当初岁月与现今时光是否不妥或依旧值得自己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