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做很多事。一个人的日子固然寂寞,但更多时候是因寂寞而快乐。极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独的深海。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我逐渐与自己达成了和解。——《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一个人?该如何定义?孤独,寂寥还是特立独行?在这个时代,存在“一个人”的可能吗?
闭上眼,凌乱的脚步、尖利的人声、嘈嚷的杂声。睁开眼,交错的立交桥、拥挤的行车道、熙攘的行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日复一日的忙碌于觥筹交错之间,争分夺秒的赛跑于嘀嗒的时间,随波逐流的置身于机械的人群,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在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们盲目的快速穿行于各个地点,忘记了初衷,失去了思想,抛弃了自己。一人人,二人从,三人众。应该是人,还是从,亦或是众。被掠夺思想的是众、被蒙蔽双眼的是从、只有“人”才是人。一个人的日子是孤独的,但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寂寞,而是在无尽喧哗中丧失了自我。
在这喧阗的社会没有“一个人”的机会,也没有这种可能,这种看法或许带些极端,也或许有些太过浮于表面。但也不无道理,毕竟如今群而居之的社会不太能容纳独居的个体。 在这个盘根错节的社会,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意见,结果只会是忘记自己的初衷。铭记自己的本心,应该是现代人要学会去追求的。与人交往,是为了学会处世,与自己交往,是为了学会找到自己。这种孤独我想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自己独自生活,我们或许达不到陶潜闹市取静的境界,但是应该给自己一点空间,一点时间,来与自己交流。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是一个认识自己的好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嘈杂的纷繁的声音中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一个人对自己的倾听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应该是升华,独处只为守住心。不要让自己成为茫茫人海中的千篇一律的水滴,试着成为游鱼,虽然不同但那才是“你”。
华丽的文字下带着沧桑的张爱玲是孤独的,她一生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风景,认识了她爱的那个他,却也只是盛名下隐着苍凉。美的风景不属于她,爱的人不属于她,晚年也少些欢乐多了些孤寂,唯有文字属于她。这一切看似让人怜悯,但她守住了心,真正的张爱玲存在于她的文字中。 长在荒漠中的繁花三毛是孤独的,她用燃烧自己的生命而存在着,很多人仰慕她,很多人自称她的朋友,她为人熟知,但她却失去了生命中的知音,从此孤独的游走于人世间。虽然她是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但她在有限的生命里肆意的、张扬的、绚烂的绽放,绽放!一个人的旅行中她在喧嚣下极致的幸福着。我们或许不能成为他们那样有着独特自我的孤独的人。但也应该学会偶尔让自己孤独一下,回想初衷,不忘初心。
“一个人”,这是一个需细细琢磨的词,何为一个人,形单影只抑或是固守一隅。形单影只应该是一个人的寂寞,而固守一隅则是一个人的享受。我不能忍受任何一种一个人,却仰望着闹市中自辟宁静的固守,在车水马龙中穿行,在喧嚣杂声中聆听,在人来人往中坚守。花一分钟看时间匆匆,花一分钟听内心惶惶,花一分钟感岁月无痕。一个人,不为孤独中孤独,只为孤独中绽放。在这样一个芜杂的社会,听到众多异样的声音,看到众多异样的眼神,感到众多异样的不解,我们要学会一个人做许多事情,一个人在路上,不为从从,不为匆匆,只为在未知的未来找到真实的自己,道一声:我终于找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