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宗教信仰引导下的人生
作者:郁欣   学校:忻州师范大学   阅读量:602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评许地山《缀网劳蛛》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地山是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曾经加入基督教会,学习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熟悉佛教经典,获得过文学硕士学位。这样的知识背景和宗教背景使他形成了对世界和人生独特的理解。沈从文曾评价许地山的文章“从佛经中邃智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光”。《缀网劳蛛》就是一篇涉及宗教对人影响的文章,主人公尚洁在宗教的指引下进行自己的生产生活。

许地山选择了顺叙的方式写作《缀网劳蛛》这篇文章,顺叙是写作中最普通的叙述方式。然而,就是在这一普通的顺叙中,许地山利用情节的曲折和主人公尚洁内心的平静之间的反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反差形成了文本的内部张力。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在笔者看来,张力是指文本中两个事物或现象形成明显的反差和背道而驰的状况。《缀网劳蛛》中情节的波动起伏和主人公始终如一的平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小说开篇,尚洁便面临着外间的流言蜚语和丈夫的不信任,可她全不计较,只想着事情怎样来,她就怎样对付。这是文本的第一次反差。晚间休息,有一窃贼摔伤在她家墙下,慈悲心起,她救治了那个窃贼,却被回家的丈夫长孙可望以为那是她的情人,逼问之时一怒之下刺伤尚洁。而尚洁却用一种沉静和无抵抗的态度面对丈夫的暴怒。这是文本的第二次反差。尚洁养伤期间,可望剥夺她赴圣宴的权利并提出离婚,史先生本要帮尚洁在法庭上申辩而尚洁却说事实不必分辨,便立刻决定离开。这是文本的第三次反差。到土华休养之时,她本是无家庭生活、无社会地位、受人轻视的。但她更加勤勉,变主妇地位为珠商底记室,这是文本的第四次反差。几年过后,长孙可望因受到牧师教化,深感自己当年对尚洁不公,来到土华向尚洁忏悔并请求她搬回旧宅。这本是沉冤得雪之事,可尚洁没有显示特别愉悦的神色。这是第五次反差。在笔者看来,五次反差所造成的情节和感情的矛盾带来巨大的张力。在这巨大的张力之下,我们能感受到尚洁这一受宗教影响深刻的人物的人生态度。她就好像高山,面对海水的惊涛巨浪仍自是岿然不动,可谓是宠辱不惊。生活中屡屡发生大的变故,被众人冤枉、被刺伤、被迫离婚,她都以一种沉静、冷毅的态度接受。

尚洁的人生态度受宗教影响深刻,文中提到:“别的事情,也许她会忘记,唯独这圣事是她所不敢忽略的。”在日常生活中“她无论什么事情上头都用一种宗教底精神去安排。”她把自己比作蜘蛛,命运是她的网。蜘蛛一生都在织网,它不知道网什么时候会破,会破在哪里,因此选择顺其自然。尚洁和蜘蛛的态度是一样的,只不过蜘蛛面对的是网,尚洁面对的是生活。生活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尚洁都平静的面对。在笔者看来,这和道教的思想有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道家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究无为之为,尚洁正是无为的态度。此外,尚洁就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外界的人和事都与她无关。她说过:“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这与道教的理念也有关,随性而为,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从各方面来看,尚洁的思想都是按着宗教的指引执行的。她的人生态度沉静、无抵抗、不特意谋划自已的生活,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因为“经里说: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倘若全篇下来,尚洁的态度一直是宠辱不惊,就像一汪平静的泉水,那这样的人物是不现实的。许地山很好的处理了这一问题,尚洁的女儿佩荷就是一颗投进泉水的巨石,掀起了巨浪。尚洁唯一的一次失态就是史先生携带佩荷到土华来找她。看到佩荷她上前用力搂住,放声哭了一场。这一次的情绪失控把尚洁写活了,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感情的急剧爆发反衬出尚洁平日里的平和冷静,使其形象更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美国文学家梅斯温逊(May Swenson)表示:文学作品经验的发现是基于下列热望:“想看透表现于外的事物的屏幕,想触及实际存在的事物,并且深入到正在演变的事物之更广大空间。”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于外的是尚洁将自己比作蜘蛛。“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看透表现于外的事物,作者实际上是借尚洁这一人物形象传达他自己的宗教指引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洁的生活遇到巨大变故,但她毫无怨言,也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更加勤勉。顺其自然是她面对事物时的心态,努力勤勉是她为自己的命运而做的努力。

许地山作品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缀网劳蛛》中尚洁就是一个弱者,宗教的指引使她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而这也是许地山给当时社会中的弱者指明的道路。辛亥革命之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新旧政权的交替,国内国外的重重忧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许地山同情弱者,发表于1922年的《缀网劳蛛》,用文字给人民指引方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尚洁受宗教指引下的沉静冷毅的态度,努力勤勉的生活方式都为现实生活中的弱者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