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爱上了雨。
从小我就对雨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不是喜欢,不是淡然,只有稍稍的抵触。对我而言,雨水会将地面打湿,会使我的头发凌乱,会让行人狼狈不堪。可爸爸总说我不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而我总嘲笑他下雨天从不打伞,因为他更愿意和雨来个亲密接触。
偶然一次自习遇雨,教室中听雨,我的看法改变了。
改观大概是从上周开始的吧!快到夏季的时日,犹如女孩的脾气——阴晴不定,不爱带伞的我难堪不已。我不愿淋雨前行,肚子却在抗议,无奈的我坐在窗边打望着,想着雨何时会停。静静地我竟欣赏起雨来。
梧桐叶子,被雨打落在地上,急切地亲吻着大地。啊!它们以为这就是它们的自然母亲,殊不知它们离它们的真正自然母亲还隔着一层厚厚的沥青。现在城市的道路都覆盖着沥青,大地艰难的呼吸,车子的行驶,人们的行走,看看我们的四周,从瓷砖与沥青中长出来的大树、小草,还有那些不顾一切地、亲吻着沥青路的梧桐叶们。它们来到人世间,只为一场错过,错过春日的芬芳、夏日的繁密、秋日的气爽、冬日的皑皑,错过大地母亲的拥抱。一代又一代,它们接触的自然早已不是它们祖先所见证的了。现在的自然,是城市化的,是现代化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旅行?大学校园是轻松的,小伙伴们时常去旅行。去生态的峨眉山,去无人的牛背山,寻找自然的气息,怀抱清新,可最后又不得不回到城市,结局终归是这样的,还是会义无反顾?
是不是雨后的自然都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才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很简单!现在城市的风光尽是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小商店,不说话的沥青路,哪里还有最淳朴的自然。每个人都向往自然,渴望青郁郁青青的风光,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奔向心中美景,不考虑之后的繁琐,只在乎这享乐的过程。
可是人们却并不能在自然呆的太久,我们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离开手中的高科技,吃饭睡觉,甚至连上厕所大家都捧着手心的手机。当我们在旅行的时候,无比思念着家中的温暖小床,想念畅快的wifi信号。在景区,随处可见的游客麻将馆,大家只不过是另一个新鲜的地方坐着我们习惯的事。
可为什么要在户外才可以找到大自然呢!这雨仍然是雨,这风也刮了上万年,变化的不是它们,而是生活,而是我们。
既向往着自然那又何妨厌烦这雨呢?且让我学着爸爸,与雨来个亲密接触!我将迎雨前行,也为向往着自然地各位送上苏轼的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