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品读苏东坡
作者:王智慧   学校:吉首大学   阅读量:1903
排行:918   票数:3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林语堂

苏轼,字子詹,号东坡居士。这位有着词人、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佛学家、清官等美誉的中国人,在仕途上磕磕绊绊了一生,究竟是以何种的魅力赢得世人的钟爱的?这次,我怀着一颗好奇与探究的心情,细细品读苏轼。

苏东坡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似乎都是传奇。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第二,却已名声大噪。乌台诗案,更是让苏东坡九死一生,被贬黄州,竟也亲自耕种,体验农夫的生活。在为官上,苏东坡坚持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赈灾施药……苏东坡的政绩在史书上是有迹可循的,他的确是有着卓越的管理才能的,并且为百姓做出许多实事的,要不然,怎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可惜的是,他受高官的压制和排挤,终究不能得到高层统治者的重用。

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始终萦绕在苏东坡的思绪里。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些情感若是出现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时是多么的合乎情理,可偏偏苏东坡传达给我们的却是一种旷世的豁达与乐观。

乌台诗案深陷囹圄之时,他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死面前,他淡定自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身穿蓑衣、脚踏芒鞋、手柱拐杖,神情淡然的在雨中行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多么深沉、豪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多么豁达、超脱!东坡没有埋怨、没有愤懑,东坡用他的旷达的胸襟包容了一切对他的不公。

苏东坡的这种旷达乐观与佛学也是有联系的。东坡在贬谪期间每到一处,见到寺庙便会拜访,与僧人交谈切磋,倒也跟不少的大师结成了朋友,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便是佛印。有一个关于东坡与佛印的故事。有一天,两人在打坐,东坡问:“你看着我像什么?”佛印回答说:“像尊佛。”苏坡听了大笑,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活像一摊牛粪。”东坡也有调皮的时候,事后他将这件事与苏小妹说,苏小妹却与他说佛印有禅心,心中有佛,见心见性。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便是更加的修心养性,参悟佛道。于是乎,才有了旷达出世乐观的苏子。

东坡每到一处,每逢无事之时,必然结伴出游,咏叹着“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好不惬意!。苦中作乐,一贯是东坡的性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东坡在游赏西湖后所写,精妙绝伦的两句诗形象生动的勾勒出了杭州西湖的美景。他先后游览赤壁,随即便写下千古传唱的赤壁赋。东坡还爱给美景取名字。东坡若到一处发现此处还未命名,一定会为此处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儿,有时还会留下几首好诗。

古代文人聚会总是离不开酒,有酒就有好诗,这在苏东坡这也不例外。苏东坡爱去参加文人集会,他爱热闹,又善交际,通常有他在的酒席都是妙趣横生。苏东坡的这种性格若是以现代的心理学的说法来看,他应该属于多血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不过呢,东坡的酒量很小,一般一两杯下肚就已微醉了,通常这时候灵感来了。那一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满地,苏东坡将狼毫一挥,一首名篇《水调歌头》出世了。苏东坡与弟弟子由虽一同赴京赶考,一同在朝为官,却聚少离多,又想起儿时经常一起读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呼之欲出,表达了他对胞弟的无限思念,一代文豪苏东坡亦是一位重情之人。

苏东坡最爱的应该是写诗填词了。哪怕是在乌台诗案后,他也还是忍不住的写诗赠人。诗,已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诗性来时,便忘记了一切。要真的要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后而戒诗,实在是难以做到啊。好在,东坡做得诗少了,书法、画画倒是精进了不少。他老是说,“琴棋书画,他做的好的就是书和画了。”其实,东坡的琴艺也不差。他会弹琴,但是是雷琴,是他父亲生前最爱的琴。有时,闲来无事,东坡也下厨研究烹饪,“东坡肉、东坡羹”等这些流传至今的美食都是出自他之手。这样的苏东坡,怎能不受人喜爱?

苏东坡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又不能与弟弟一家团聚,这样的东坡我们看着心疼,忍不住的想安慰几句;但是苏东坡却以一颗乐观旷达的心境化解了这些苦难,反过来,用他遗留下来的文字来开导我们,来教育我们。苏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明珠!

苏东坡,一个活生生的古代文豪,他的自由奔放的才华、他的旷达风骨、以及他那曲折坎坷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打动了我。如果说,我国古代文坛是浩瀚的星空,苏东坡不就是那闪烁着光芒的群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