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永恒的长征
作者:王思思   学校:吉首大学   阅读量:720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1934年至1936,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畏的象征

193410,由于王明""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纵观红军长征全程,红军们一次次的坚持不懈,一次次的勇往直前,一次次的浴血奋战带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写下了美丽的历史篇章。

19341127日至121壮烈的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19355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529日,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1935328日~4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8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到。

长征虽已结束,但他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留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决不屈服于任何敌人、困难和压力,勇于在挫折和困境中奋起,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伟大民族。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品格。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最自觉、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红军将士面对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无以复加的危难局势,主动背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双重使命,在向黑暗宣战、向光明进军的红色远征中,以自己的热血和忠诚,培育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要求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所贯穿的救国救民的理想和信念、胸襟和胆识、勇气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伟大品格的空前张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在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空前艰巨的事业。推进这一宏伟事业,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红军长征在当代中国的继续和延伸。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矢志不渝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临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挑战,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面临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的风险考验,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铸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排除风险、战胜困难。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我们才能以乐观自信的胸襟和态度,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极大地振奋和焕发创造热情,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趋突出,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也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既有利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重,正确看待各种利益矛盾,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做好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和谐的工作;也有利于党和政府按照实现共同目标的要求,从全局高度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坚持以务实创新的思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在几十年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走完的现代化路程,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与发展相伴生的各种难题也异常突出。特别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保护资源环境、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加大改革力度与降低改革成本、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尤为棘手和复杂。要破解这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从本本出发不行,仅凭老经验、老办法也不行,必须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拿出既有创造性又有实效性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和善于根据客观实际不断开拓走向成功的新路,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人们打破本本主义的束缚,摒弃落后狭隘的思维定势,自觉根据当代中国新的发展实际,更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依靠人民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是同我们党履行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能否把执政兴国的使命履行好,取决于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取决于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执政的,人民群众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长征精神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保持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的政治优势,我们党就能不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就能使各项决策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增强执政兴国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执政兴国的大政方针变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能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充分吸取政治智慧和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和水平。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血与火的远征实践中培育和锻造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着眼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开拓弘扬长征精神的新境界。将长征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展示科学价值的内在要求。弘扬长征精神,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应联系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追求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政治觉悟和热情,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历史性巨变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把长征精神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真正弄清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真正懂得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就是按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搞建设、谋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长征精神所包含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平等和睦、团结友爱、崇尚正义、甘于奉献等内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长征精神转化为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功立业的具体行动,转化为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形成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多作贡献的具体行动,转化为真诚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为树立和谐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尽心尽责的具体行动。

将长征精神贯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伟大的长征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根本标志,又是党的先进性凝聚而成的精神结晶。从长远来看,长征精神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理想追求、思想路线、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把党的先进性凝结为光荣革命传统,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具有永恒价值的教科书。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紧密结合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围绕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长征精神贯彻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确保党始终站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更好地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确保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确保党始终能够卓有成效地引领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好地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确保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将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传之久远的进步精神,都具有承前启后的特质,其弘扬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时期都会培育和锻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既环环相扣又各具特色,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巨大精神宝库。随着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尊重科学的意识和精神、追求民主的意识和精神、崇尚法治的意识和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精神、注重效率的意识和精神、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精神、勇于革新的意识和精神,等等。时代精神是以长征精神为重要基础和源泉的,是长征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需要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同时,总结和发扬神州大地上正在生长发育的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理念、新道德和新风尚,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