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于谦,救世英雄
作者:姜莉欣   学校:吉首大学   阅读量:657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记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在一片混乱的早朝上一个人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充斥在每个文武百官的耳中。——“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3天前,土木堡战役,这是一场明英宗朱祁镇受宦官王振蛊惑怂恿下发起的针对瓦刺蒙古大军的荒唐战役,从站前准备到皇帝亲征出发不到五天!准备的不足,愚蠢的王指挥官,轻信宦官的皇帝......这一切都预兆着战役最后的结局,20万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大军还有朝中50余位大臣全部葬身于土木堡,同时明英宗被瓦刺的首领也先俘虏。明朝面临着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皇帝被俘,主力军全军覆没,也先虎视眈眈想要复元。

所以在八月十六日那天,战败且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朝中,朝野上下一片哀嚎。“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明史·于谦传》)一切的迹象好像都显示着除了南迁这条路,明帝国并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八月十八早,由奉旨监国的郕王主持朝政,文武百官商议如何应对这一危机,这时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当部分朝臣附和声起,部分朝臣沉默不语的时候,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大声训斥了他“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他的一番言辞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吏部尚书王直当众支持他,主战!与瓦刺决战到底!血洗帝国的耻辱!

然而于谦面临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两点是:第一“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第二“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没有战斗力强的军队,就算说再多鼓舞人心的话也是没有一点实际作用的,想要稳定军心,就要让士兵感受到他们还有资本去跟瓦刺战斗!为什么说于谦是救世英雄,正因为他可以想别人所不能想,做别人所不能及的事!“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这就是本事,即解决了军队问题,又解决了粮草问题!随即他临危受命,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保卫战的大小事宜。

最后一个问题,所谓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大明皇帝英宗在也先的手中,不仅耻辱还被利用其身份进行无理要求。“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因此“因此众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推脱不过于九月六日登基称帝,史称景帝。

也先本想利用朱祁镇明英宗的身份,敲开通往京城的关口,但却一次都没有成功,后来明又立皇帝,他意识到这个计谋实施不下去了,于是他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恢复大元的天下!正统十四年十月一日,他率领所有精锐兵力,向着最后的目标挺进。也先来到了京城的门户——紫荆关,两天后守备都御史孙祥战死。十月十一日,京城城头的士兵正在巡哨,突然漫天尘土,不久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叫喊声。来了!也先终于来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们不惧怕,我们不退缩,我们要为葬身土木堡的亲人朋友报仇!也先,你且等着吧,你也会尝到我们正经痛苦的滋味!

“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明史·于谦传》开创了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这一串的命令下来,所有文武百官震惊了,尤其是当于谦下令“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时,所有人意识到于谦的决心,不胜则死!这个平时看似温和镇定的书生,实际上杀伐果断,意志坚定!

无所畏惧所以勇敢,方能置死地而后生。正是因为有这种信念,所有的士兵都振作起来,和他们的敌人决一死战!为了合理利用手上并不充足的兵力,于谦命军队设伏于德胜门,由神机营为主要战斗力一鼓作气将瓦刺一万大军连同也先的弟弟孛罗解决掉了!其他门的将领也各自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竟让也先一点也没有讨到好处。也先不甘心,他想为自己挣回面子,却没有任何作用,一连战败。“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

此战之后,于谦名声大震,景帝为嘉奖他北京保卫战有功,给他很多封赏,不仅授予他少保的封号,还要给他的儿子封爵。这些理所当然的封赏于谦都拒绝了,最后只接受一个少保的封号,仅此而已。他为官清廉,后来被奸臣诬陷,抄家的时候,执行的人惊奇的发现他家中什么都没有,他们不相信到处翻箱倒柜,想找到他贪污的罪证,却只在一间锁起来的屋子中发现景帝赐给他的蟒袍和宝剑,其余的什么都没有。每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都由衷的感到敬意,一个身处权利中心的重臣,却能做到不贪不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生光明磊落!

“成化初,冕赦归,上疏讼冤,得复官赐祭。诰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后万历年间,改谥忠肃。正义永远都存在,会迟到,却不会被湮灭。于谦,还是得到了他应得的最公平的肯定。

对于于谦,当我在初中第一次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很久不能平静。他不需要后人来肯定他的丰功伟绩,他一生都为自己的国家奉献着,却不求任何回报,拒绝帝王的赏赐,拒绝封赏。都只为了心中的道义。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名字依旧不会像帝王将相那样被人熟知,但时间却不能掩盖他的光芒,历史的轴轮永远有他为国家呕心沥血,披上铠甲誓死守卫北京的身影。

于谦,民族之大义者,救世之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