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十几载风霜,十几载雨雪,弹指一挥回眸间,岁月无痕,涛声依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样绚丽的朝霞,都有一样夺彩的夕阳,都有一样过往匆匆的岁月,都有一样永远前行的时光……你,也不一般,然而,岁月对你却唯有惊鸿一瞥,荏苒岁月覆盖不了你的过往,白驹过隙,唯有匆匆铸成的一抹悲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都知道雷锋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雷锋,一生虽然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但他却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以对人民的真诚与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本无悔的青春壮丽人生乐章。但是,在我的心里面对于这个名字是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对于雷锋的深入了解甚少。观看完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之后,我对于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有了更深的感受与体会。
电影里的主角不是雷锋,而是乔安山,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两人一同从鞍钢入伍,同在一个班,又同驾一辆车,但在一次开车过狭窄的路时,无意撞到一根电杆,不小心打到了雷锋的太阳穴,雷锋就此永远的离开了。从那之后,乔安山就背负着害死雷锋大英雄的沉重包袱,被人另眼相看、挖苦甚至侮辱,可是他选择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向这些人证明,用雷锋精神来感化他们,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而且让自己的家人也受人数落,但最终的最终还是获得了众人的肯定。我在想,如果我身处那个年代,成为乔安山,我能做得到这样吗?
当乔安山面对陈站长要求载自己的亲戚时,他毅然选择了拒绝;当陈站长说没有人学习雷锋精神时,他义正辞严的告诉陈站长他依然会相信雷锋活在他心中。在面对周围的人将学习雷锋精神当成一种形式时,他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遇到问题时都要想想,要是班长(雷锋)在,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呢?
在现代的社会中也存在着过分注重形式的现象。过羊头,卖狗肉。雷锋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雷锋精神应该是永存我们心中。现在的我们不应该将继承弘扬雷锋精神看成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具体到实践中。生活中点点滴滴:上课时的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生活中的敬爱师长,与人友好相处;在家里的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工作中,在其位,谋其职……学习雷锋精神不一定在大事,而在于身边的这些小事。
当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梁老头的子女不肯缴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人冤枉为肇事者,被迫缴纳医疗费,被扣留身份证,到最后被梁家居然扯出雷锋的死来威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和自己有了隔阂。还好最后沉冤昭雪,还了清白。我相信大家看见这里都很心寒,但是也很温暖。心寒的是面对被撞伤的老人,大部分的人因为害怕被讹诈而选择了冷漠的离开,但也很温暖的是在如此情况下,乔安山选择了帮助梁老头,并且在被讹诈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个事情对于当代社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还想起近几年的火热的“扶不扶”事件,关于小男孩帮助摔倒的老奶奶却反被讹诈的事,为此让很多人在心中产生了一种芥蒂——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扶不扶老人的问题。我认为从这个影片中我们应该得到了答案。扶,邪恶的力量难道可以战胜正义的力量吗?扶起的,不仅仅是人,而是整个倾斜的社会!不扶呢,那又该如何?心微动,何奈意未到,褪尽风华,终成过往;几年唏嘘,几段情怀,此时静好,志愿于心!遇老者敬,遇弱者扶,谦之,谅之……献爱心于社会,暖人间以真情,待人宽而不欺,处事敏而不乱。夫志愿者,君子是也,内外兼修,明礼知义。斯人雷锋,举大义而不顾己,默默为人,滴水无痕,古之贤士,吾之榜样。阳春三月,扬我雷锋精神,细水长流。所以即使我们当处在黑暗的世界,依旧要相信光明会来到,即使有时候它会迟到。就像顾城说的一样,就算是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是我们依旧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主角虽不是雷锋,但是用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同志向我们诠释了雷锋精神。离开雷锋的日子就是我们自己努力成为雷锋的日子。像乔安山同志一样,滴水无痕,做好事。就算受到了否定,我们也一定要相信雷锋精神的存在。
岁月依旧悄然前行,没有一丝停留的痕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走过了岁月的痕迹,已是物是人非。你的精神却始终在岁月的轨道的前潮上行走,带着未成熟的我们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