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在三流城市读二流大学的我们
作者:胡丹   学校:湖南文理学院   阅读量:4023
排行:48   票数:1148

 我是一个在三流城市读二流大学的异乡人。在我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没有傲人的智商,没有丰厚的家底,也没有别人那样努力。这样一群人,相聚在这个城市,有的选择了安逸的大学四年,而有的选择了宁外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这样的我们

有了这样的爱好,喜欢淘宝,喜欢韩流,喜欢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有了这样的习惯,睡前刷一下空间,睡醒刷一下朋友圈,午睡前再刷一下微博热搜。有了这样的价值观,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不敢逃课是胆子小,不谈恋爱是我们没魅力。有了这样的逃避,上课不敢抬头做后排,怕老师提问,不敢于老师说话,除了请假与考试重点。有了这样的周末,周五一通宵,周六睡一天,周日宅一天。我们开始相信百度是万能的,男女朋友是必须的,大学是用来潇洒的。这样一群人,他们时而吐槽学校的不足,时而感叹自己没有王思聪那样的爹,时而懊恼在高考时人品没有大爆发,只能在这里蜗居四年。

如此的我们

我们可能活跃在学生会,也可能沉默于图书馆,更有可能早早上了创业之路。我们的大学,步履匆匆,可能与很多人插肩而过,可能独自守着图书馆温柔的夜,可能为了一单业绩苦苦许久,低声下气我们都有同一个追求,充实的大学。学生会可能会占据你大部分的时间,但只要专注了,学生会也会开出不一样的花。图书馆里总是出了一个个学霸,我们奋斗学习,考研,公务员,证书,成绩是我们的追求,知识是我们的武器,或许我们的外形并不出色,或许邋遢,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是无尽的。当然还有创业的我们,可能我们早已意识到毕业可能是自己的失业,我们与其选择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们的大学成绩可能是一张残缺的答卷,但我们选择了最难的大学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早早踏入了社会,成为了敢于挑战自己的创业者。这样一群人,我们有自信,我们虽在三线城市的二流大学,师资固然不出色,毕业证也没有那么多金,但我们有不甘于平凡的心,们有毅力,们敢于拼搏。

    我们为什么不同

这样的我们和如此的我们是在三线城市读二流大学的学生的真实写照,社会上很多人对我们产生了质疑,我们对自己也产生了质疑。我们真的有资格去和“211”“985”竞争吗?我们真的优秀吗?当名校学生都失业时,我们能够散发自己的光芒吗?我们总是想太多,总是给自己选择了很多的路,结果却是我们没有成为“T”型人才,成为了“一”型人才。真实的我们大部分是这样的,但总在一次次的打压向如此过渡,一个“懒”字让我们在如此这条道路上总是回头,四年过后,发现自己的脚步在仅在如此起点处不远。这可能就是同时高考毕业生,而有的人去了名校,而有的人来到了这里吧。

      高校里的他们,他们很少会质疑自己的专业没用吧,他们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无味的兼职上,他们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和阅读上。他们也会淘宝,也会玩手机,不同的是他们知道自己大学的重心,知道大学应该做什么,未来才能成为出色的自己。同时一年毕业季,在三线城市的毕业生有的忙着找工作,有的忙着毕业补考,有的忙着自己的毕业旅行,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校园弥漫着一丝毕业的伤感外以及对未来未知的迷茫。同在高校的他们,路也是这几种,但他们没有我们这么迷茫,有计划的大学四年让他们已经能够从容自若地走进社会,成为新一代的就业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会选择直接就业,价值观的差异让同是毕业生的一代人走向了不同的阶层,未来也有了不同的定局。

    不做二流城市的绿叶,让毕业成为了我们的新起点

为什么在三线城市读二流学校的我们要如此选择?就因为我们不如意的成绩去了不如意的学校来了不如意的城市,就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得过且过,就因为没有自信。我们可以不做“这样”的我们,成为“如此”的我们,一切外在的条件至能影响我们的道路,但不能决定我们的道路。奋斗,说小一点是为了让自己未来的生活过得更轻松,说大一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蓝图。

改变虽说不易,也很漫长。如果你用四年时间去潇洒,大学就如指缝间流沙,风过后就只剩下握紧地空拳头,如果四年时间去奋斗,大学这颗种子说不定可以长成迎风小树。

改变从现在开始:把你用来淘宝刷空间朋友圈的时间用来记单词,你会发现学好英语并没有那么难;把你用来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时间用来看书,不知不觉你的知识量会随着年龄地增长也在增长,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把用来谈恋爱的时间用来考证,毕业之后的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敲门砖;把用来睡觉和打游戏的时间用来丈量世界,多走走多看看多和不一样的人交流,你也可以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大学,大胆地学,专业知识,社会技能以及个人兴趣都可以去尝试,不要因为我们在三流城市读二流大学就停止学习,不要因为我们的学校很匿名而自卑,不要因为我们的环境得过且过而自己就此将就。做一个不讲究现在不将就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