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赏美
作者:王雨柔   学校:安徽大学   阅读量:433
排行:1020   票数:1

赏美

 

已经习惯了时常出去走走。难得的好天气,天朗气清,风和日暖。观览百草滋生,万物向荣。同几个朋友去翡翠湖转了一圈,不禁感叹道大千世界的勃发生机,造物的化腐朽为神奇。一行人信步而行,无论是枯树逢春,再绽绿叶这种奇观,亦或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初春萌发的碧草,茵茵绿色连成一片,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也会夜晚独自一人去跑步。赏明月高悬,泼洒着如墨的树影,嗅凉风迎面,夹杂着繁花的幽香。偶尔会见伶仃几个路人,抑或一对情侣,在夜色的掩护下,只觉万物静谧,和谐一体。

这是美的。

眼中所见,都脱不了一个意象。心中所想,都脱不了一个审美。

庞德说意象是“瞬间的智力和感情的产物”。这与古人对于意象的理解不谋而合,在传统美学中,就有有意象即“情景交融”的观点。王昌龄曾经在《诗格》中提到过“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意象建立在外物的基础之上,贯通以内心的感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意象可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可以通过感官去感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称之。而更深层次的情理层面则需要个体心灵的感悟,自我丰足的想象的参与。基于感官感知的物象只是作为物质外壳的形式存在,是主观内容的载体,而内心所把握的心象却是意象的灵魂所在,它体现出主体的心灵境界,包含着个人审美。意象是情与理的统一,是物与思的融合,是你眼中的一切事物,然而又不是事物本身。

审美是主观情感与意象之间的呼应与交流。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写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叶朗将之总结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他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经验。受到主体情感的影响,审美也会相应产生变化。在中国传统的意象世界里,月浸润着诗人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样的月色,或表现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或传达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或描绘自然与人和谐相融的情趣,诗中月色如一,而蕴含的感情却千差万别。万物本独立存在,而审美却能使“万物皆著我色彩”,石上清泉,空谷幽兰,流水人家,纵览万物,更有生趣。

一路走走停停,路过断桥孤寂,经过炊烟袅袅,看过花开嫣然,见过月落澄净,带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美,万物皆著我色彩,渐渐地,坠入物我交融两相忘的陶醉。

这天地,便一个美字足以形容,这美,留我与天下人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