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瞳 见
作者:王 鑫   学校:兰州交通大学   阅读量:1479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瞳      见

兰州交通大学  王 鑫  18143770495

    没有好的文采,没有洞察远方的视力,单用苍白的文字可以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感触吗?

微博盛传一句话“每一次不能回家的痛,都来自当初报志愿时装的13。”对于像我一样离开家上学的人,被毫无偏差的戳中泪点。有可悲必有可喜,多得是经历与历练,多得是独立与坚强,多的是想念与鼻酸。

新疆映象之乌鲁木齐

来自于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来自于离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的我,一个汉族女孩,土生土长的新疆乌鲁木齐人。在这里,孕育着我的根,滋养着我的叶,枝延伸到远方,根始终在这儿……

每每有人问我说“你哪儿人啊?”“新疆的。”“你是汉族吗?怎么看你不像是少数民族啊?”“……”听到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提问,我都不知该如何去回答,以至于在每一次自我介绍时,都要一再强调“我,是个汉族人!”只想说,不是每一个新疆人都是少数民族,就像不是每一个新疆人都是小偷和恐怖分子。每个地区都有好人和坏人,尽管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不光彩的事,但我依旧骄傲,我,是一个新疆人!没有谁会比新疆人的心脏更强大,没有谁比他们对幸福的渴望更强烈,多少年过去了,伤口已经结痂,可无论多少年,疼痛都不会忘记,但是疼痛不会把我们击垮,只会让我们更加勇敢。

仅仅因为“新疆”,因为我们的名字是“65”,就会享有特殊照顾,单另特设安检通道仔细检查;住酒店开个房间被告知不允许,因为“需要报警接受审问”;很多人谈疆色变,有谁又想过敏感又善良的新疆人比谁都痛恨暴恐分子,我们的无奈和尴尬又有谁能懂?对新疆而言,现在是一个被看见最多的时代,只言片语的图文和影像加上以讹传讹的行为曝光在各个角落,病毒式的蔓延开来。而这也是一个被遮蔽最多的时代,无数的“看见”在遮蔽更大的现实——新疆人平常真实的生活。

进入社会后才会发现,东北人也没见几个混社会的,河南同学也没有大晚上去偷井盖子,四川人也不是天天都在打麻将,上海同学也很好相处,北京哥们儿也不是满口官腔,西藏人也不是一生只洗两次澡。为什么要把地域、国籍、种族、星座等标签简单粗暴的贴在一个人身上?就因为距离远,所以心存偏见,因为接触少,所以妄下臆断,消灭误解的唯一途径便是亲身接近事实本身,当你真正走进新疆,才能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作为一个出生在乌鲁木齐又混迹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的丫头子来说,对新疆的情愫可能会更深一点。高考前,拼命的要离开新疆,信誓旦旦的说新疆有什么好的,落后成这样,即使可以留在新疆上最好的一本985、211大学也不愿意,跑出新疆上了二本。可是又不知道是谁在火车刚出新疆就想要大哭着往回跑,想所有新疆的美食,想街边巡逻的战士,想10点都不天黑的乌鲁木齐,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对新疆的感情,是在离开之后,走过的地方越多,越知道自己想要回到什么地方去。

这里距离海洋2500km之遥,是亚欧大陆的中心,也是人们所恐惧和讹传的新疆,可对于我来说,这里是祖辈离开故土、奉献青春、建设家园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土地,也是我此生唯一挚爱的家乡。路拓了,房还在,房拆了,家还在,家没了,人还在,人变了,心还在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有的人走了又回来,这就是——新疆。

甘肃映像之兰州

    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风景,当火车窗外的景从从幢幢高楼变成平原草地变成荒漠戈壁再变成连绵的山脉和翻滚的黄河,就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改变了。  

其实很不好意思说,除了故乡新疆和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河南,再也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经历了。依旧清晰的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家人很希望我可以留在新疆留在家,然而我一心想着外面的世界,四川、湖南、武汉、安徽,西安都有我报的的学校。真的是说很偶然的到了兰州,听多了别人口中的甘肃,有朝一日便踏上了这片土地,也是炙热的。

理科生出身,不懂什么人文地理。依稀记得进入甘肃的第一站是敦煌,对敦煌的了解还来自于电视,满眼的是沙,金色的沙。那还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次见这么多的山从眼前掠过,第一次见黄河,第一次感受那么久的孤独,第一次重温那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对于兰州的印象我并不怎么好做出什么评价,来到这里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对天气的敏感还是很深刻。紫外线很强,应该是比起乌鲁木齐更偏于赤道的原因,夏季的太阳总会灼伤我的皮肤,而冬季却总是灰色的,没有雪来清理来自大气层的尘埃,也就任由它们在空中漂浮着,毫无目的的。仅有的雨下过几次,都是短暂的停留,快速的结束,然后就是长久的灰色与压抑的闷热。

去年赶在放寒假前独自去了趟黄河边,感受到了它的雄浑却又是宁静的,同时扑面而来的是来自于整个城市的善意与美好。我从西来,临河而栖,听惯了河风声声寒暄,看足了河水推搡两岸的用力,向东面,头也不回的离开,河水慢慢浸过脚腕,然后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兰州人朴素热情的问候。我不要登上高高的兰山,不一定从高处看到的金城才是最美,我将沉睡于这座早晨被牛肉面香催促的小城,沉睡在山间湍急的河里。

也许现在这短暂的大半年只能让我的印象停留在灰蒙蒙的天气和雄浑却宁静的黄河水,但未来的时间足够让我爱上这座城,母亲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冲击出这座城市,曾经璀璨丝绸文明的重要组成。只是现在也跟着大部队猛烈建成,天空一直是灰蒙蒙的,整座城仿佛被一层黄土包裹。遥想千年前,这里又是何种景致。

我想我一定会怀念黄河边的风和游船的汽笛声,在中山桥上来回漫步的悠闲,怀念西关十字卖唱的艺人,兰山的开阔视野,还有随处可见的牛肉面和面片。

 

我几乎从每一个兰州人脸上读到他们对这座城市的不离不弃、有血有肉的热爱,正如每一个新疆人对新疆的执着与坚持。

“我在乌鲁木齐长大,我想有一天回到这里,奉献一生。”

“我在黄河边长大,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在这里老去。”

新疆的发展,兰州的崛起都还有希望,因为我知道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一腔热血热爱故乡的人。热爱故土的人啊,此时在做些什么呢?

——

愿 风雨,终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