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蒸阳南路》
作者:何源   学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   阅读量:398
排行:1108   票数:0   距离上一名还差0票

《蒸阳南路》

 



我家的饭馆开在蒸阳南路
这条路在这座小城市中
还算长
尽头是另外一个小镇
我的母亲从那儿来,来到城市
来到蒸阳南路
结识了我父亲

年轻的他们
循序渐进做了年轻人该做的坏事
然后有了我
那时候,蒸阳南路没有北边。


2

八十年代末
我还没有出生
蒸阳南路不远处有个大饭店
我的父亲在里面混成了有名的厨子
每月有着可观的工资
带着我母亲
常去蒸阳南路逛街
只逛中间那一段最繁华的地方

那时候蒸阳南路好长
尽头一端的小镇和另一端的工业区
我父亲都不曾去过。


3

顺理成章结了婚
我父亲远走德国
在德国的中国餐厅里工作了两年
还未成年就拜师学艺的他
只会掌勺,不会德语
两年里每个白天,我父亲都是个哑巴
不和人说话,也没有人和他说话
两年里好多次哭着打电话对我母亲说
“想回家。”


4

蒸阳南路的北边
出现了一个小排档
是我父亲开的
再北边,我们家刚买下
一所九十平方的房子
装修快完成的时候却差点钱
地板砖一直没贴
光秃秃的,好像不毛之地
我母亲的爸妈一听,着急了
把乡下地里的棉花全卖掉
我家的地板砖终于贴上了。


5

蒸阳南路中心的不远处
是一个大饭店
蒸阳南路的北边
是一个小排档
蒸阳南路北边的北边
是我们家
蒸阳南路上我们家的北边
是西湖公园
蒸阳南路的这片西湖上
据说周敦颐写过《爱莲说》
父亲母亲希望年幼的我
以后也写一写
不要再当厨子掌勺
不要再开饭馆子。


6

蒸阳南路上有好多饭馆子
其中父亲的越开越大
新开张的饭馆离湘江很近

离热闹的回雁峰也很近

附近有一座无人问津的塔
在一座宏伟的假山上
山是这些年建的
但关于塔
问了我父亲
问了我爷爷
他们都说不记得了
是很久之前的事。


7

人们来到蒸阳南路
会先去中心路段,逛逛街
再看一看回雁峰
累了就随意进一个饭馆子吃饭
这也许是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
些街道,这些景点,这些饭馆
很多人靠这些地方养家糊口
我们这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8

那座
爷爷都说不清楚历史的塔
已经比很多楼房都要矮了
它长久的存在
是为了什么
它一言不发
沉默地陪着蒸阳南路。


9

有人说塔下面全是白骨
镇着妖怪
有人说这不是塔
是焚字炉
是旧时书生焚烧字纸的地方
不管它是什么
人们没有去修缮
也没有去毁灭。


10

衡阳,衡阳
你有三座塔
我时常看到的
总是蒸阳南路上这座
被放任自流的塔

它就在假山上
一直偷偷地看着
看着蒸阳南路上的汽车等着红灯
看着蒸阳南路上的店铺
早晨开门,晚上关门
看着人们忙碌,疲惫

二十年前我出生时一直在哭
是这座塔有了生命吗?
它对我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