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日出-思道
从来都没有这样看过风景,火车在前行,我们在静坐,窗外的风景目不暇接,一路日出。我想我是赚到了。
继续南下,窗外山山水水,东北纯爷们在车厢那头闲聊的声音在这头照样震耳欲聋,不过,想必同车人和我一样已经见怪不怪了,这是直性子东北老爷们的特色。一湖南阿姨看着窗外景色无不遗憾:“青山绿水好看呐,你看这山上都没树,都是荒山,也没人治理,都变成穷山恶水啦。”自然使人容易想到下半句:穷山恶水出刁民。好在一大叔接话道:“这穷,再往南走,到武汉,你看看,那人有钱着嘞。”
想想那些新闻报道,什么农村结婚彩礼钱多少多少万,什么男子娶亲难。想想都好笑,在农村,那能称之为新闻?简直不要太普遍太平常好不好!何以至成为新闻了呢?原是因为城市高速发展,至多一线带带二线,二线带带三线,那么最下面的农村呢?山村呢?什么时候也能够带带他们,他们也是不能够指望,而要自个成就自个,外出务工,青壮年都出去了,孩童和老人都留下了,陪伴着他们的是落后的教育和保守的传统以及近乎被社会遗忘的现状,当然,还有那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太阳在山峰顶尖上红彤彤的升上来了,就像奶奶家老房子堂屋里挂的画像一样。想不到我们第一次看日出竟会是在火车上,而且我还在担忧并不坐在我旁边的她是否胃里舒服了些,好在还有她的好友在照顾她。如果我们坐在一起,我定会叫她一起来看日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不用想,此情此景,应试教育下的中国人都会脱口而出,这是我们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标记,再怎么冲击,再怎么潜移默化,都是夺不走也改变不了的。
正想着,火车咣当咣当行至一池塘河流处,三月的天,水面蒸蒸冒着烟。当真可谓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虽然这里波撼的是不知名的小桥流水人家。气蒸云梦泽,你见过吗?我的内心在狂喊,可惜无人能分享我的激动,只好擦干窗户上的水汽目不转睛看个够,那一辈子不会忘记的风景。若不雨后入深山,怎能理解那青翠欲滴的美?若有幸得以一观,又怎能忘记那洗涤灵魂的自然之景。
适时,火车到站。好在她的身体已好了些。感叹大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然而路还是堵,车还是多,楼还是高且密。去一个地方,最舒服的莫过于你并不是此中人然而在此中,有种偷窥的快感,也有种不受拘束的自由。
每个城市好像都有种类似鼓楼一样的小吃城,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去一个地方,自然要吃它的名吃,赏它的名胜。吃喝游玩,缺一不可。然而,它的名吃烤猪蹄并没有预想中的好吃,反倒是两块钱的船票坐船横渡让人难忘。
因为我们的坐船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行人的目的,我们不去想归地,也没人会在那里迎接。我们的坐船只是为了坐船。站在船头,傲视,嗯,傲视河水,登高拍栏之感油然而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时此刻,和曹操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都会不自觉感叹: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啊。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任谁都会变成最坚定的保钓人士,都会大无畏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渡河之后,像小孩子似得沙滩玩沙,这亲切的沙土,久违了。像我们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给小孩用的尿不湿,都是用小褥子包炒热的沙土来代替尿不湿,这在高贵的五谷不分的大城市长大的孩子看来应该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正是农民的智慧,反正黄河的泥沙多的简直成了灾。我小时候就喜欢给我的小妹炒沙土,热乎乎的可好玩了,也总是因为贪玩免不了的挨些骂,一家人,也其乐融融。记得哪位饱学之士来解读时间的一天与永恒,用一句话来比喻: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玩沙子。何以成为永恒,不过是记忆里的时间永恒,王家卫的人物永远存在于2046.那个玩沙子的小男孩也永远存在于他玩沙子的那一天。
路长路短,缘深缘浅,看见就好。带着一路的心情,成为记忆里的永恒。再次看着窗外的风景,却莫名写下这些话:屋子里的布满了灰尘,有一人秉了一束光,可大家不但不去打扫,那太累了,而拒绝承认灰尘的存在反而殴打秉光之人,这样却是很容易,然后嘲笑秉光之人的傻,大家活的好好的,非要有人无事生非,冒充高明,自找苦吃。活该!